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宝玉看黛玉嫁北静王

2020-07-28 09:58 作者:元来爱宝钗  | 我要投稿

这篇和前面从探春,从香菱的文章不同,前面两篇是梳理二人之间的整条线,可能后面还回梳理秦可卿和史湘云的,晴雯和黛玉嫁北静王的关系不大,可能不会细讲。这篇主要是从宝黛之间发生的几件事看黛玉嫁北静王。

鹡鸰香串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暂且无话。(甲戌双行夹批:略一点黛玉情性,赶忙收住,正为后文地步)

先讲两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的,这后面的批语后面再讲,会有一篇专门讲批语。16回黛玉回来,宝玉将北静王的鹡鸰香串送给黛玉,这段必然是有深意的,不然是写黛玉刻薄吗,连人家都不认识就说人家是“臭男人”。15回北静王来参加秦可卿葬礼也戴着这个,叫鹡鸰香念珠,鹡鸰是兄弟,可见北静王和皇帝应该有血亲,也是讽刺。有人说作者借黛玉之口骂皇帝,完全没问题。有人说北静王用此陷害贾家,我也赞同。有人说北静王叫水溶,黛玉同样讨厌水,水国是满清,讨厌满清,也对。但有人以此说黛玉不可能嫁给北静王,这就不合逻辑了。黛玉同样不会嫁给贾赦,同样不会嫁给贾琏,怎么不暗示呀,对惜字如金的作者而言,是肯定不会这样的。

好了,再说说我的解读,鹡鸰香念珠,谐音觊(记)林想念朱,即觊觎(记住)想念林黛玉,“朱”为什么指黛玉,请上网寻找,清风明月派的看官应该知道。那北静王和黛玉从来没见过,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黛玉,“觊觎”黛玉的呢。又是一个小细节38回众人写菊花诗,黛玉写了三首分别是《问菊》《菊梦》《忆菊》,宝玉把黛玉写的这三首写在扇子上,拿到外面去了,就没后文了,如果是作者通过外面的人夸黛玉诗的话,怎么又没了后文,作者惜墨如金,自然又是暗示,宝玉和北静王“基情四射”,况且北静王又懂诗,从北静王用“雏凤清于老凤声”夸宝玉可以看出,自然会给北静王看,北静王应该就是如此“觊觎”了黛玉。

黛玉是来报恩的,前80回黛玉经常哭闹吃醋,宝玉来回哄,急的焦头烂额,又砸“命根子”,这算哪门子报恩,“恩将仇报”吗?前80回大多是铺线,黛玉后面必然会为了宝玉挺身而出,嫁给北静王。

渔翁渔婆

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系着绿汗巾子——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庚辰双行夹批: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

批语暗示黛玉和宝玉将来会成为夫妻,但是并不长久,或是万事俱备,东风跑偏了,那打断这段好姻缘的是谁呢。在这段里只有一个渔婆——黛玉,却有两个渔翁——宝玉,北静王。暗示黛玉会嫁给这两个人,打断宝黛好姻缘的就该是北静王。“渔”又是三点水,水溶也是水,从影射“水”是满清,宝玉是顺治,都是严丝合缝的。

提到这一段,肯定免不了提很有关联的一段。

(蒋玉菡)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甲戌侧批:红绿牵巾是这样用法。一笑。】—— 宝玉回至园中,宽衣吃茶。袭人见扇子上的坠儿没了,便问他:“往那里去了?”宝玉道:“马上丢了。”【庚辰侧批:随口谎言。】睡觉时只见腰里一条血点似的大红汗巾子,袭人便猜了八九分,因说道:“你有了好的系裤子,把我那条还我罢。”宝玉听说,方想起那条汗巾子原是袭人的,不该给人才是,心里后悔,口里说不出来,只得笑道:“我赔你一条罢。”袭人听了,点头叹道:“我就知道又干这些事!也不该拿着我的东西给那起混帐人去。也难为你,心里没个算计儿。”再要说几句,又恐怄上他的酒来,少不得也睡了,一宿无话。
      至次日天明,方才醒了,只见宝玉笑道:“夜里失了盗也不晓得,你瞧瞧裤子上。”袭人低头一看,只见昨日宝玉系的那条汗巾子系在自己腰里呢,便知是宝玉夜间换了,忙一顿把解下来,说道:“我不希罕这行子,趁早儿拿了去!”宝玉见他如此,只得委婉解劝了一回。袭人无法,只得系在腰里。过后宝玉出去,终久解下来掷在个空箱子里,自己又换了一条系着。

这一段被普遍认为是袭人嫁蒋玉菡的伏笔,可你细读读看,袭人哪里愿意,还有些生气,宝玉一走就解了扔旁边去了,只是碍于奴才身份,不然态度简直和黛玉一样。却说黛玉不接受北静王的东西,说黛玉不可能嫁给北静王,这未免太双标了些。批语还说“红绿牵巾”这是江浙婚礼的一项礼仪,蒋玉菡的是大红汗巾子,袭人的是松花汗巾子,松花色是浅黄色,这不合作者严谨的作风呀,你再看这一回宝玉穿的是什么,正是绿汗巾子,暗示很明显了。

一品夫人

"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这是23回宝玉对黛玉发的誓,癞头是嘲笑满清的发型,鼋是青色的,即满清,宝玉是传国玉玺后来被满清“吞了”,《红楼梦》言谈间经常透露后面剧情,像黛玉开玩笑说宝玉做了两回和尚了,后面宝玉就会做两回和尚,这里也是一样,暗示黛玉后面会作一品夫人,可贾家在后面中秋夜宴连好饭都吃不上了,原文批语也多次透露贾家后面是一败涂地,不可能是高鹗的“鲤鱼打挺”,那黛玉怎么封的一品夫人呢,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嫁给朝臣或是王孙贵族,结合其他伏笔,自然是嫁给了北静王。而且部分看官应该知道北静王后面在新朝会再次高飞。

紫鹃试玉

这是这篇的重头戏,众所周知抄件大观园是抄家的预演,七十五六回那次中秋夜宴是抄家后众人离散的预演。同样57回的“慧紫鹃情辞试宝玉”便是黛玉嫁北静王贾府反应的预演,明明宝玉是害怕黛玉回苏州才一下疯了,理应黛玉去看一下宝玉直接就好了,可整个过程,黛玉就没来过,反而是紫鹃一直照顾着宝玉,连贾母他们知道是这个缘故,也只是骂紫鹃,不让林之孝进园子之类的话,这是很不合理的。只有一种解释,其实这是黛玉远嫁后的预演,黛玉没法来看宝玉了,黛玉已经“回苏州”了。(回苏州啥的后面讲雪雁会再细讲)

宝玉说的话自然也是暗示,应该就是林家的人接她回的苏州,去苏州乘的便是“金西洋自行船”,黛玉两次进贾府都是乘船的,“金”“西”“洋”三字都是满清象征,结合前面,应该是薛家的船,北静王的船也合理。76回凹晶馆联诗其中一句“乘槎待帝孙”说的应该就是这个场面。

那接她的林家人是谁呢,正如紫鹃所说,林家没什么人了,就是有也是极远的,那是谁呢,这人便是贾雨村,“葫芦案”中也是贾雨村促使香菱嫁到薛家去,贾雨村是黛玉老师,自然也算是林家人。

而这时黛玉身边的人是谁呢,是雪雁,还经常遣雪雁来探消息,黛玉在嫁到北静王家后,应该也是常派雪雁探宝玉消息,得知被抄家后,欲沉湖,被雪雁救。(这时只是开个头,后面会细讲)

紫鹃回去后又和黛玉说了一段

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公子王孙虽多,那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也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暗示了这回就是黛玉婚嫁的预演,而且是在贾母死后,公子王孙说的就是北静王,提到三房四妾,再结合香菱被夏金桂折磨,可能黛玉会和北静王的妻妾闹矛盾。“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说的应该是宝玉为黛玉为雪雁和北静王反目成仇,癸酉本宝玉还同意让黛玉给自己作小,43回宝玉和茗烟出去祭金钏,茗烟说金钏是“极聪明极俊雅的一位姐姐妹妹”金钏哪能当此夸赞,如此之人除了黛玉也叫不出几个了,宝玉回来说是北静王的爱妾死了,香菱也是妾,所以黛玉很可能是去做妾的。

从宝玉看黛玉嫁北静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