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反对课外阅读,我反对的是,搞语文的光提倡课外阅读【倪文尖再谈语文2】

0.背景
作为进入正式学习之前的预习,要了解整体的思路,确定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想法0.0
人物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倪文尖老师,之前看过《故都的秋》创作背景介绍,在当时我做教学设计的时候给了很大帮助。
一、正文
Q1.学校语文有哪些“可教”但没有教好的内容?
相似案例:如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学生在有一定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脱离生活情境去教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这就让学生反而不敢交际了。(王荣生)
观点:朗读
展开:
- 为什么我们要朗读?
因为朗读是将内心世界外显化的过程,并且将学生之间的朗读差异进行比较与测量,并在此基础上教。
- 学校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优还是一般性发展?
托底(一般性发展),让所有学生达到一般性的水平。
延伸阅读:一席,林小英,普惠式教育:教育要保证每个学生获得一般性发展
- 关于齐读:要依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
如《沁园春·雪》适合齐读,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能就不大合适。
tips.个人觉得《我爱这土地》也很适合齐读,尤其是最后一句。所以这种传达共同感情的诗歌或许更适合齐读。
- 为什么学生不爱听语文课:
因为没有一定的挑战性与转化,未能将新知识与原来知识相结合。
Q2.交给孩子的语文策略、技能时的教学重点?
观点:教给孩子的东西包括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可迁移的内隐知识、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语文课程的整合)
教学要点:教学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生成一棵“小说的树”(语文知识结构)。
补充:郑桂华老师提出过类似观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将知识点扩展到面上,让学生整体地掌握语文知识。
Q3.课外阅读量大和语文成绩之间的联系?
观点:
1.课外阅读量大和语文成绩呈正相关。
2.现实角度,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整块时间被素质教育拆散)。
3.语文的学习,要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这就要求老师要把课上得有趣。
4.创造性写作的基础:需要相当大量的阅读积累。
(下期内容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