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个人对刘心武老师所解读的补充
[终身误]和[枉凝眉]的表述都是第三人,也就是贾宝玉的角度。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说的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缠误了终身。贾宝玉“都道是”“俺只念”“空对着”“终不忘”,是黛死钗嫁前的承受心理。而“美中不足”“意难平”,则是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后的心理,以及对林黛玉的思念。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史湘云) 一个是美玉无瑕(妙玉)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今生虽然对应前世,但是宝玉和黛玉并不清楚记得前世之身,前世之事)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心事指宝玉要化解心中的情愫,情不情的矛盾,复还本质的最后一步,色的看破。前面两步是欲的消解和情的醒悟。。。痴梦仙姑【黛玉】,钟情大士【湘云】引愁金女【宝钗】,渡恨菩提【妙玉】,四人之中,最后只剩下妙玉帮助宝玉度过残生,了化心事。这里我参考并认可且捍卫刘心武老师的观点) 一个枉自嗟呀(金钏) 一个空劳牵挂(晴雯小可爱) 一个是水中月(麝月) 一个是镜中花(花襲人)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玉心事无法虚化……自怨自嗟日夜悲号惭愧的通灵宝玉要红尘之中感受富贵,得到的是物事枯荣,富贵繁华的毁灭;神瑛侍者要去人间经历幻缘,得到的却是红尘中的悲欢离合,美好真情毁灭。)
一直被认为宝黛爱情悲歌,依据就是那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但是从前面罗列的六个“一个”的表述对象看,并不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而是以贾宝玉的角度,讲述与他相关的钗黛以外的六个红颜知己。 ①“一个是阆苑仙葩”,是说“海棠”。唐代诗人李绅有《海棠诗》: “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 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后世大多数海棠诗,都与阆中、阆苑、蜀中、锦城相关,都是指成都地区。而阆苑也指宫廷。这些都与林黛玉无关,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并非是仙葩(花)。反而与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的史湘云相关。阆苑仙葩指“海棠”与林黛玉没有关系。 古人诗词用典,一提到“阆苑仙葩”就是指海棠无疑,而不是现代人理解的什么花草都可以叫阆苑仙葩。似乎绛珠仙草也可以。这与一提到“咏絮”,就是谢道韫的典不做第二人一个道理。 ②“一个是美玉无瑕”,也不是贾宝玉。也不是林黛玉。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赤瑕宫都不是美玉,有颜色,有瑕疵。瑕是指带红色的玉,玉上面的斑点。瑛指像玉的石头,玉的光彩,并非是玉。“无瑕美玉”指妙玉玉。红楼梦十二曲中【世难容】中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唯有妙玉才是“美玉无瑕”。(多说一句,高鹗通行本误人子弟,鬼本毁天灭地。妙玉,湘云,宝钗,黛玉是我个人欣赏的顺序)
“偏又”“如何”,也是贾宝玉的心情表述,相继离世的黛钗,流浪之中又遇见风雨故人钟情大士——湘云,度恨菩提——妙玉,贾家泯灭,已无铁门槛。【金麒麟白首伏双星】是伏笔,也就是宝玉湘云在贾家彻底遭受摧毁,人生暮年的相濡以沫,湘云对爱哥哥更多的是亲情,相濡以沫,不多论证书中有直接描写。 ③“一个枉自嗟呀”是金钏儿,金钏儿死后,贾宝玉去水仙庵祭奠。回来正赶上王熙凤生日唱《荆钗记·男祭》,就是“枉自嗟呀”的出处。(欲望与死亡紧密联系,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淫书”…………直到亲自酿成金钏之死,宝玉的“皮肤滥淫”逐渐从他的世界里隐去,而他独特的“意淫”逐步加强了…) ④“一个空劳牵挂”是晴雯,判词说“多情公子空牵挂”(…晴雯之死最为悲愤,宝玉发现即便清白的关系也会因为莫须有的欲的罪名让人陷入死亡。当他对人间起源于“欲”的罪恶体会得越来越深,其本身的“欲”也就逐渐消解了,而代之以对生命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⑤“一个是水中月”是麝月,采镜花水月。麝月是贾宝玉身边留下的最后一个丫头。 ⑥“一个是镜中花”是袭人,宝玉的房间好多镜子,花袭人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同样镜花水月,袭人作为贾宝玉的准侍妾,最后嫁给蒋玉菡,蒋玉菡作为政治、社会边缘人物,不仅身份比任人买卖的丫鬟还低,而且不能通过科举实现阶级跨越,替袭人姐姐痛心。 宝玉是情不情,以有情对待人,物和社会的无情。宝玉有娲皇,佛家,庄子这些属性,对自然万物生命的赤子之心,对世界对情感,对生命的敏感颖悟还有体察。用情至深,不顾一切,有着令人动容的坦诚,“圣之情者也”。 我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词藻低劣,润色的也不好,大家伙理解意思就行了,我个人用这个角度去解读,整体的适度性还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