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相思》,最含蓄的爱是相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口气看完《相思》
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面的红豆,你没听过王维的《相思》吗?本期文章让我们一口气读懂王维的《相思》。王维,字摩诘,名字合起来是“维摩诘”,“维摩诘”是梵文的音译,本来是一个印度人的名字,这个人本来是居士,所谓居士,就是相信佛法,但还没有出家剃度而在家修行的人,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王维是个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能诗、善画、书法写得好,而且懂音乐,在进京考进士之前,已经在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也就是“解元”,当时唐朝虽然已经是科举制,不再是之前魏晋时期那种完全看出生的九品中正制,但一个人能否考中,仍然与名气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们之前讲的陈子昂会不惜花重金购琴来搞一场声势浩大的营销,王维也不能免俗,在“佛系”少年的身上也有很接地气的一面,到了长安之后,王维开始不断的与公主王子们郊游,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就是杜甫诗《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那个岐王。坊间有传闻,在这些交游之中,少年王维是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欣赏与提携,才能平步青云,此事真假不得而知,但少年确实凭借自己高超的才艺在王孙公子中声名显赫。
公元721年,不过20岁的王维一举中了状元,因为他极有音乐才能便做了掌管皇家音乐的太乐丞,目前推测,《相思》大约就创作于这段时间,因为王维没有具体写赠与何人,而且在这首诗流传记载的最先版本中缺了题目,“相思”一题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版本是“江上赠李龟年”,至于诗人到底是写的爱情还是友情,如今的我们实在是不得而知了,但怎么也躲不过的,终究是一个“情”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是在南方生长的,在中国诗歌里边,凡是说到“南”,常常有一种热情浪漫的色彩,这是它的文字品质给人的联想,作者先说红豆又说南国,那种浪漫的情意便从这两个印象中生发出来,写完“南国”这一空间,继而转到时间上学,有的版本是“春来发几枝”,有的版本讲“秋来发几枝”,其实现在读起来也是很有趣的现象,春天是草木生长,秋天是果实将发,都很有意味,又想到中国的史书叫《春秋》,而不叫“冬夏”,因为古代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而春天和秋天分别与播种及收获有关,于是选了“春秋”两个字来讲时间的流逝,扯远了,这里是想和大家补充一下关于诗歌版本学的知识,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读着的不一定是诗人原来的版本,很可能是后人改写了的,明朝人又尤其好改诗,这里留个伏笔,之后填坑,不知道是对友人还是对情人,诗人发出了他的提醒,希望你能多采摘一些,因为红豆最能代表相思的情意,古人折柳取谐音,要留别,“折梅寄江北”表达思念,王维这里不折柳不折梅寄给远人,反而是劝对方多采摘,采摘下来做什么呢?王维却不再说下去了,戛然而止。
红豆又名“相思子”,如果平铺直叙地说寄赠红豆以表思念并无新意,王维此诗妙在看似明白如话,似乎红豆本身就是“多采撷”的原因,实际上却有更深一层含义,即是希望远方之人因为思念自己而“多采撷”,因为诗人殷勤地劝说远方之人,一定要采撷红豆呀,背后其实是自己对远方之人思念深切,朴素简洁的语言与优美的意象相结合,明朗单纯与含蓄深情相沟通,一颗小小的红豆承载了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在具体讲这首诗之前,我们就提起了岐王,提到了常在岐王宅里的乐师李龟年,李龟年和这首诗有什么关系吗?李龟年是诗中的那位友人吗?让我们一一道来,唐人范摅在笔记小说集《云溪友议》中,记载了安史之乱时,李龟年逃到江南一带,在宴席上曾唱起王维这首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红豆生南国”,应该是想到故国,于是观众席里闻者伤心,听者落泪,而李龟年本人更是夸张,竟然“闷绝仆地”,几乎是“死”了4天才醒过来,大约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明朝的版本里便有一处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江上赠李龟年”,不论是赠友人还是赠爱人,诗人都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写透了含蓄的相思情谊,以至于我们今天去表达那份最典雅的爱情的时候,还是会回到王维那里,借王维诗里的“红豆”书写中国人含蓄、明亮、温暖的感情,毕竟,这可不是普通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但王维之后的人生并没能一直像诗里的红豆一样那么圆满,那么光亮。
少年状元郎春风得意,但之后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任职不过几个月,王维因为排演了一个黄狮舞,违反了当时严格的等级划分,被贬到济州。公元731年前后,王维大约30岁,不幸妻子又去世,在这之后王维没有续娶,眼见仕途不顺,王维便不断地写信给当朝宰相张九龄,公元735年,王维在张九龄的帮助下回朝做了右拾遗,中年之后,王维逐渐开启了半官半隐的生活。公元744年,王维开始打理宋之问曾经住过的辋川山庄,又在这基础上营建了辋川别业,就像《红楼梦》里大观园建成的时候,新建成的各处要题诗一样,王维和他的朋友裴迪为了这新打理的居处,也各写了25首绝句,编成了《辋川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的鹿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寂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洒落。)的《辛夷坞》,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都出自这本小集子,
公元756年,突逢安史之乱,王维被迫在安禄山这边营业,但好在他的弟弟王瑨平叛有功,在唐军收复长安之后,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免于一死。公元761年,官尚书右丞,春,向皇帝呈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全部官职换取弟弟王瑨能还京师,同年七月,61岁的“诗佛”陨落,后人常以他最后的官职称呼,称王右丞,或许你没注意,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是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也是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是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也是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的“王孟”里有他,以边塞诗齐名的“高岑王李”中还是有他,就是如此丰富的一位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一捧看似简单,实则满载着相思的红豆,提到王维的相思,你会想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