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六集:文艺为何要复兴,宗教为何要改革

2019-11-14 13:21 作者:萨村村民  | 我要投稿

专栏鸽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播出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录播转为了直播,因此时间上有了些调整。直播时间为每周日晚八点半,欢迎进入@左右撇子厨房 的直播间进行观看,也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

广告到此为止,接下来让我们随着俄罗斯民族一起进入文艺复兴时代。

说起文艺复兴,我们总是会想起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文艺复兴三杰,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以及什么人文主义,世俗关怀,什么打破封建迷信,宣扬科学思想等等。并且不可避免的将其与“黑暗的中世纪”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宗教统治下的中世纪是多么的落后,愚昧,多么民不聊生。与之相比,文艺复兴给世界(至少是欧洲)带来了光明。

好的,我们来看一看在文明6中,中世纪有哪些科技和文化。 

文明6中,科技树的中世纪部分
文明6中,文化树的中世纪部分

科技上,学徒制让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开始形成,军事工程开始让军队使用火药,古典大学开始成形。文化上,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集市和行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似乎这些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中世纪就出现了。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科技的发展跟文艺复兴之间,并不是一个强相关的关系(虽然也不能说一点也没有);而文化上,现代社会的鼻祖国家英国,如今依然是个“monarchy”即君主制国家,即便我们说它是君主立宪制,也依然是君主制基础,而君主制也是从中世纪开始有的。而所谓理性主义更是从中世纪开始就在欧洲流行。托马斯·阿奎纳就曾试图利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派的知识与哲学,来通过逻辑的方式证明上帝和圣经,他也因此被封为圣人,他的学说也成为基督教重要学派。总之,跟文艺复兴有关的“进步”,真的只是体现在文艺上。不管是在文艺复兴之前还是之后,欧洲各国都是宗教国家。文艺复兴解决的问题,是宗教的解释问题,而本质则是权力斗争。

文艺复兴有两件大事,一是人文主义,二是宗教改革。而这两件事又有着因果关系。所谓“黑暗的”中世纪,真正黑暗的不是宗教,而是教会。而其“黑暗”的方法,无非就是借宗教权力和人民的信仰搞贪污腐败。人民穷困潦倒,却还得为精神世界捐献苛捐杂税。穷人被压迫已久,可能已经麻木,但富人是不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文艺复兴最先发生在久居欧洲文化中心,又地处地中海,商贸发达的意大利。所谓人文主义和关注现实,其实就是批判教会,“富人的钱你们敛,穷人的苦你们又不管,要你们何用”。富人在抱怨的时候总会把穷人的苦摆出来说事,你们懂的。

而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人文主义的英语就是humanism,也就是说关注对象是人),教会(尤其是罗马教会)的权力就被削弱了。在中世纪,罗马教会对欧洲各国有非常强大的干预权,甚至左右国王选举。但因为罗马教会操纵着宗教的最终解释权,欧洲各国也没有办法。但在人文主义的春风下,欧洲人民开始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周边,也就慢慢开始脱离罗马教会的思想控制,最终催生出来一位伟人:马丁·路德。

路德宗反天主教的基础就是所谓“因信称义”:只要你全心全意信仰基督,你就能获得拯救,不用理罗马教会那套骗钱的东西。为此,路德将拉丁文的圣经翻译为德文,使得德国每一个人都能够读懂圣经,而不用聆听罗马教会的“最高解释”。这套理论是非常受统治者欢迎的,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受制于罗马教廷,而终于可以在精神上领导自己的民众。因此,在离天主教控制区(主要是西班牙、意大利一带)较远的国家,比如德国、北欧诸国、英国(不包括苏格兰),就采用了宗教改革后的宗教理念,并称之为“新教(Protestantism)”。熟悉英语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个词中有着“protest”,抗议的意思。所以说,新教本身就是抗议天主教的产物。在英国,王权采纳了新教里对于教会制度更有建树的加尔文宗,并使英王本身同时成为英国圣公会最高领袖,来与天主教的苏格兰,以及与苏格兰交好的当时欧洲第一海上强国西班牙抗衡。换句话说,在文艺复兴时代,英国终于完成了中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成就的业绩:天人合一。有了这个基础,英国就能团结一心,对抗苏格兰乃至西班牙,最终成就日不落帝国。而同时,新教里宣传的“以人俗世的成就来彰显上帝的伟大”这一原则,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好了路(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而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中,有一波激进派叫“清教徒(Puritan)”,即“净化教派”之意(熟悉英语的朋友会发现这个词与“pure(净化)”有着相同的词根)。清教徒主张彻底清除英国的天主教势力,但伊丽莎白一世为了维护国家团结稳定,否定了清教徒的想法。因此,这些清教徒流亡欧洲,有一部分则登上了“五月花号”,最终在北美大陆落脚,试图建立他们梦想中的宗教圣地。


第六集:文艺为何要复兴,宗教为何要改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