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瓜种植大难题——靶斑病识别与防治!

2023-11-24 10:32 作者:小雨农智  | 我要投稿

文 | 小雨农智

图 | 小雨农智

菜农经常说“小黄点”、“黄点子”,就是我们常见的靶斑病,学名棒孢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作物。此病发展速度极快,防治不易,提前预防同时做好辨别很重要。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 一直以来在山东主要黄瓜产区如寿光、沂南、莘县、济阳等地区大面积发生,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 黄瓜靶斑病发病后在适宜条件下快速发展,短时间内蔓延至顶部叶片,如不加强防治,残留在棚内的病原菌在下茬作物种植后将继续侵染作物植株,造成严重危害。

病症表现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约1毫米。发病中期病斑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 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0-15毫米,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有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 黄瓜靶斑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靶斑病叶两面病斑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叶背面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 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并且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斑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发病规律

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该菌在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可存活6个月。翌年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初侵染。 侵入后潜育期一般6-7天(高湿或通风透气不良易发病)之后病部新生病原菌,并经叶缘吐水、棚膜结露珠等途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严重时发病1周后,落叶率可由5%发展到90%,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 该病多发生在结瓜盛期,以危害叶片为主。靶斑病病原菌在空气中传播,附着在地面、墙体、立柱、吊绳、棚膜上面,因此进行药物防治时注意对这些地方清洁到位。

防治要点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2.选用抗病品种,播种苗床喷药,清除病原菌侵染源,药物拌种,隔绝病原菌。 3.棚内发现发病叶片后,摘除中下部病斑较多的病叶,减少病原菌数量。 4.及时喷施叶面肥,增强作物长势。及时摘除大瓜,促进植株迅速长秧、长新叶。 5.注意根系的养护,尤其是坐果期等养分消耗比较大的时期,浇水冲肥时适当添加生根养根的产品。 6.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7.提前预防,科学用药。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开始坐果后,这时植株抗病能力较弱,黄瓜棒孢叶斑病等病害容易发生;二是阴雨雪、雾霾天气,能够诱发多种病害的发生,所以在这两个时期要提前喷施一些广谱性的药剂进行预防。 8.喷药时选择以治疗为主的药剂,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同时搭配叶面肥进行喷施。 9.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以选择烟熏剂或喷粉剂对棚内的病害进行防治。前提是一定要去正规的农资店选择安全的药剂使用,以免用错药物产生药害更加得不偿失。 小雨农智温馨提示:如若无法正确区分是否为靶斑病危害,可以将叶片举起,迎着太阳光观察病斑,看看病斑中心是否有靶心,可以判定为靶斑病危害。实在不确定可以去当地靠谱农资店咨询专业人员,进行有目标有目的的防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END - 

黄瓜种植大难题——靶斑病识别与防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