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政治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作为基本原则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作为基本原则
一、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政治与经济相比占首位,说明了政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政治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民主集中制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
首先,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是党员数字的简单总和,也不是党的各个组织的简单联合,而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按照一定的纪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重要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已经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他们当时虽然还没有明确使用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他们始终把民主与集中相统一作为组织活动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已有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组织章程都规定实行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和撤换制。在组织生活中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所有成员一律平等,坚持少数服从多数。此外,同盟的章程还规定盟员必须在政治上和同盟保持一致,“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等,【1】坚持集中统一的领导。列宁在建设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列宁有时说党是按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时也说党是按照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指的都是民主集中制。列宁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应真正成为党组织的细胞,所有的上层机关都应成为真正选举出来的、要汇报工作的、可以撤换的机关。同时,他又指出:“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的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多少超出了家庭式的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没有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2】列宁不仅把民主集中制载入了俄国的党章,而且还把民主集中制推广到各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去,他明确规定:“加人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3】
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要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因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这是由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实现历史赋予的重任,就要集中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统一行动,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斗争。这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政策,而且它自身还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无产阶级的力量就在于组织。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工人阶级的大军”。【4】只有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才能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其次,民主集中制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而且也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用民主共和制。社会主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72页。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2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1~312页。
【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0页。
义的民主共和制作为国家制度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从国体上说,民主和专政联系在一起;从政体上说,民主和集中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即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对未来社会国家的具体制度进行具体的设计,但他们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社会共和国”。恩格斯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中明确指出:“民主共和制”是适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有形式,同时他们对资产阶级虚伪的民主和寡头政治以及无政府主义都作了无情的批判,这些为民主集中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更为具体地规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方式,指出社会主义政治组织应“保证能够把议会制的长处和直接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就是说,把立法的职能和执行法律的职能在选出的人民代表身上结合起来。”【1】这实际上已讲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思想,完整系统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理论。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认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应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实行普遍平等的选举制,“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2】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3】。总之,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民主集中制,无论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还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其精髓都在于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民主和集中是辩证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离,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毛泽东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而。·····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4】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9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7页。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有广泛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这是形成正确的集中和统一的前提与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十分注重党的民主问题,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同盟者的历史》中写道:“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列宁也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给予了明确的规定,指出无产阶级民主“在世界上史无前例地发展和扩大了的正是对绝大多数居民,即对被剥削劳动者的民主”【2】。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保障正确的集中,民主愈发展,集中的基础就愈牢固,所集中的内容也愈全面、愈丰富、愈正确。正如毛泽东所说:“不充分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产阶级的集中制”,如果离开充分发扬民主,“这种集中,这种统一,······只能是假的、空的、错误的。”【3】
另一方面,民主又离不开集中,社会主义民主是有领导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实现的,都是受党纪和国家的法律约束的。如果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纪律的约束,就会出现极端自由化,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马克思在论及这一问题时强调:“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4】列宁也一再指出党的集中和纪律的重要性,他曾说:“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5】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纪律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那种否认高度集中和严格纪律的思潮,是有害的,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给予了批判。恩格斯针对否定集中的倾向写道:“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如果有人向我说,权威和集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两种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末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不是不知道什么叫革命,就是只不过是口头上的革命家。”【6】
总之,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虽然,在不同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在反对某种错误倾向时,需要着重强调一下民主的方面或集中的方面,但也决不能忽视或否定另一方面,而必须两者兼顾,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在人民内部,不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6页。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3页。
【3】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2、820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
【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
【6】《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01~302页。
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1】善于在政治实践中辩证地把握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正是政治艺术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还告诉人们,要正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含义,必须划清民主集中制与官僚主义集中制和无政府主义的界限。官僚集中制是没有民主的集中制,它必然导致封建专制主义和独裁制以及资产阶级的寡头制,对此革命导师曾予以坚决否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列宁则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议会制是把民主同官僚制连在一起,“而无产阶级民主制度则立即采取办法根除官僚制,并且能够把这些办法实行到底,直到官僚制完全消灭,供人民享受的民主完全实现。”【3】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如果不能正确贯彻“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也会产生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甚至个人专断。
无政府主义是没有集中的极端民主化,它背离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必然导致分散主义和无秩序状况。无政府主义打着“自治”的旗号,否认任何权威,这不仅与民主集中制格格不人,而且也抹杀了人的社会性。恩格斯在批判巴枯宁时尖锐指出:“一个哪怕只由两个人组成的社会,如果每个人都不放弃一些自治权,又怎么可能存在”。【4】恩格斯还在《论权威》中说:“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5】如果说官僚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摒弃的,那么无政府主义则是任何社会都不能接受的。总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就必须防止官僚集中制和无政府主义,正如列宁所说:“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但是必须认清,民主集中制一方而同官僚主义集中制,另一方面同无政府主义的区别是多么大。”【6】
三、创造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主和集中的比重也会有所变化。早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初,毛泽东就根据当时形势的变化和斗争的需要提出了这一思想,他说:“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3】《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5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3页。
【6】《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0页。
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用发挥全党的积极性,锻炼出大批的干部,肃清宗派观念的残余,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1】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在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都不能没有民主,也不能没有集中。但总的来讲,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斗争时期,集中相对更多一些;而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在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阶段,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民主就应该更多一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就成为一个现实任务。资产阶级和一切社会主义的敌人,反对社会主义的一个遁词就是“社会主义消灭民主”,这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的污蔑。马克思主义虽然对资产阶级民主进行了无情批判,但这决不是说社会主义就不需要民主。革命导师早就指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离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列宁曾说:“不实现民主,社会主义就不能实现,这包括两个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在民主斗争中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它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2】社会主义不仅不能没有民主,而且社会主义民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应当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也更真实,这就需要借鉴和扬弃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的成果。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3】并认为这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要求之一。总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国家要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就要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创造一种充分发扬民主的良好政治环境。首先要活跃党内的民主生活,在党内生活中必须坚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必须实行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毛泽东曾说,“党内缺乏民主生活,发挥积极性的目的就不能达到”。【4】他号召必须在党内施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生活,什么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从而确实扩大党内的民
【1】《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2】《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0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9页。
主生活。其次,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群众路线,克服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列宁指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1】
第二,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这要通过健全党委制来保障。毛泽东明确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2】健全党委制,必须正确处理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关系,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任何人包括党的领袖都不能凌驾于党委和集体之上。当然,集体领导也要与个人分工负责有机结合在一起,“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是最危险的祸害”。【3】
第三,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从本质上是优越的和民主的,但由于种种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这种优越性还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列宁晚年曾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所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端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号召“在和平已经到来和免于饥饿最低需要已经得到保证的现在,全部工作都应该是为了改善机构”【4】。邓小平也对中国政治体制中所存在的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以及干部职务终身制等特权现象进行了批评,指出政治上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而上述种种弊端则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必须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总之,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如果不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5】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一个真理。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83页。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0页。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4】《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619页。
【5】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2~8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