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狸爱胖达,亲身演艺什么叫做“厌女”和“双标”


进深山男性多,女性少,不是因为“女性弱”,“这活不是女性干的”,女性并非不能吃苦耐劳,举例吕植,珍妮古道尔。
我之前看阎连科的散文《她们》,描写了乡土女性的命运。在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个句口号的时代下,女性其实是一种第三性。要像男人一样去干“男人的事”,并且不能舍弃“生而为女人的事”。
而即使在当时,劳动妇女既要像男人一样承担劳动责任,又要承担生育和家庭的责任。她们依旧可以挣得和男性一样的工分。要想取得同样的成就,女性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更大,也不是只有男性“敢拼搏”“不要命”。那时的很多劳动不比“深山调研”这类的工作轻松,但以前的农村妇女也不会因为“身体弱”这一类的身体原因,而做得比男性差。
喊出这个口号的时代,是劳动力紧缺的时代,于是女性得到走出厨房的机会,和男性共同“打天下”。而当劳动力过剩,就业岗位稀缺时,有些男性同胞们就会把曾经“并肩作战”的女性同胞再赶回厨房。说“你们女性要照顾家庭”,“你们女性不能吃苦耐劳”,这种看似“让着女性”的话术,其实是见女性边缘化。
为什么茶狸说“女职工照顾好家庭”?
想起戴锦华老师在《浮出历史地表》种的一段话:因为在家庭里,她才是一种职能、工具,而非主体,她是女、母、妻、妇、媳,而非女性。
不要相信这种话,鸡贼的某些男性,知道谁掌生产资料和生产力,谁是老大,所以才要把你赶回厨房。
说回熊猫研究这个行业。
个人觉得,除了女性因为更多的承担生育责任外,还有就是,此类科研是需要一定文化水平的,在女性受教育机会比男性少的时代下,又刷掉了很多女性。不是因为“女性需要被保护”,而是因为社会资源的不公平,让女性被丧失了很多工作的机会
提到战争就更没意思了,当战争发生时,男性在前线“保护女性”,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的资源,同样是将女性放在一个客体的位置上。所以,自古就有战胜方掠夺战败方的女性,之前俄乌冲突,某些人开玩笑“收留乌克兰美女”,就是这种性质的地狱玩笑。这种情况下,茶狸所说的“女性是被保护的对象”,本质上是:女性是“所有物”,是“资源”,是“客体”。和前面一样,不是女性弱小不能参与战争,而是女性被迫成为“被保护对象”,丧失主动性,成为客体。
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想办法在无法实现绝对平等的情况下,尊重那些天生条件较弱的群体,这里不单说男女,还指病弱等问题,使其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而不是以为此借口,将其排除在某些范围之外。
我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吧,某个失去一条腿的人(不分男女),如果在以前医疗水平和科学技术落后的时候,能参与的工作非常少,而在现在,可以通过安装假肢,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如果你觉得女性天生哪些部分“弱小”,那就行办法弥补这些问题,让女性能有选择和机会,而不是让她们“照顾好家庭”。
想办法尊重弱势群体,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为其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权利,才叫“女性主义”。以“你不行”、“为了你好”、“保护你”而剥夺你参与某些行业的机会,那不叫“女性主义”。叫什么呢?叫下 剑!
最后赠送某些人一句话。
“我很乐意人们向我解释他们知道、我感兴趣却不知道的事情。只有当他们向我解释我清楚他们不清楚的事情时,对话才变得有问题。”——《爱说教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