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匆匆,惟愿总相逢丨志青春


本期导读: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罗婷,西安外国语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于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初级中学。

人总是在一段旅途走到终点时,才发现没有来得及好好看看途中的风景。一转眼,支教生活就画上了句号。“你为什么要去支教?”我一直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而现在,或许我已经找到了。


在距离支教结束越来越近的日子里,我总在想到底应该怎样和孩子们说那句“再见”,怕他们太快忘记,却也怕他们始终牵挂。谈离别总是悲伤,而我更想赋予这场告别更积极的意义。很多很多个夜晚,笔尖轻轻地摩擦过纸张,慢慢写下对每个孩子最后的唠叨和最真诚的告白;高温的教室里,昏黄的灯光照射在身上,亲手为每个孩子再做个棒棒糖花束;那张开往“前程似锦”站的车票,也是对孩子最真诚的祝愿......最后一天的课堂上,我没有再讲课,和他们说了说话,听着他们唱给我的歌,思绪突然飘了好远好远。“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他们唱着唱着就哭了,那一刻,我的眼泪也夺眶而出。此去一别,归期难定,好好告别,或许是我最后想表达的诚意。


在孩子们精心准备的欢送会结束时,我说:“同学们,这一年都是你们在向我鞠躬,和我说着老师好,今天,请大家接受我的这一鞠躬,谢谢你们。”

感谢支教,感谢这些孩子,我的人生仿佛多了整整一年。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大学毕业后,我能否有机会像十年前我的支教老师那样走进大山里支教呢?那个计划了十年的支教接力有机会实现吗?当十年的梦想就在一朝成为现实,看着手里的支教日记本越写越厚,我和孩子们的故事就像一壶老酒,历经岁月雪藏,把每一份感动和难忘放到记忆里,酿成最精致的醇香。距离支教结束已经好几个月了,可我还是会时常挂念他们,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还会在傍晚时候去我曾带他们去过的小河边吧?是否心里又装满了成长的烦恼无处倾诉呢?好几次梦见我们在教室里上课,在操场上玩闹,在犯错后被我批评......似乎一切并没有改变,只是放了一个很长的假,等到再开学我们还会再见面一样。

这些孩子身上有世间最纯粹与炽热的真诚和希望,我很感谢这些可爱的人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因为他们,我的人生长度被延长了整整一年。

走的那天,有孩子来送我,直到车子启动那一刻,我总觉得我们还会再见的。上车后,我把提前给各班写好的最后一封信发给同学们,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大家私信给我的小作文。读着他们的文字,看着车窗外的风景迅速向后方移去,我不知道下一次归期是何时,但我相信,没有说再见的人,一定会再重逢的。回到家后,我慢慢拆开孩子们写给我的信,“老师,西外等我呀,你相信我,一定一定会考上西外的!”“我要考西外,然后去支教,站上你站过的讲台,讲你讲过的课,再走一遍你曾走过的路”“老师,记得来西安交通大学看我,就算只是因为你,我也一定会办到的”“老师,我想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等我考上医科大学,一定会去找你的”......我的眼眶就湿润了,能够在彼此的青春年华里相遇,互相治愈,双向成长,在寻觅与沉淀中给予彼此力量,找到我们的人生方向,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在二十多岁的青春里,我想用我的脚印去投放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用我的手指去触摸世间的每一方风景,把我的爱定格在纯洁与滚烫的心灵中。我坚信,决定要去的地方,多晚都会有光。亲爱的孩子们,带着勇气、信念和我们的约定,一往无前地向前走吧,我在未来等你们!

End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投稿
编辑:刘 璇(华中师范大学)、倪熙悦(扬州大学)
插画:千库网
责编:王倩倩
校审:盖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