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消费主义,拒绝"女神节"

这种"女神节"的宣传本质上是在鼓励消费主义.
不少商家为了从女性身上获取更多利益,让女性超前消费,有意识地诱导她们让男性为其买单,还美名其曰"这是爱的证明","女性要爱自己",潜台词是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男性的奉承与赠礼
这一商业行为实质上促成了部分女性的自我物化,助长了性别歧视.因为一个人保持人格独立的最大前提就是,保持经济的独立.
所以我拒绝"女神节"这样的提法.
劳动 作为经济来源,不能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妇女 是通过劳动来证明自己的地位的.

女性追求平等最大的障碍在于,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一条诱人捷径,那便是放弃独立能力,放弃进取心和责任心,或把进取仅仅作为讨好的优势,最终以婚姻的形式依附上层男性,从而实现一种另类的阶级跃升
这种懒惰是有代价的,当依附成为主流,则平等沦为妄想
每一个依附型的婚姻在事实上就是在助长不平等,其造成的后果是:
所有试图独立于男性而自我发展,拒绝在性格,家庭,企业,社会各个层面做男性附庸的女性都被社会视作异类.
甚至有这么一类词专门用来诋毁她们的进取心和自强性格:"男人婆"

为什么女性的事业心成为男性不可接受的特质呢?因为这对于他们而言是种威胁.
有趣的是,这种心理并不是出自主观恶意,而恰恰是基于大量事实做出的清醒判断.
因为那些向上依附者通过大量事实明明白白地威胁着所有男性:
一旦女性和自己收入相同或高于自己,便可能意味着对自己的挑剔与鄙夷,她们很可能倾向于向更上层依附,随之带来的便是婚姻破裂的可能.
于是作为回应和反击,他们在无暇提升自己或不乐意提升自己时,或选择在婚恋一开始就向下筛选,或选择在婚后离心离德,或抑制妻子的进取心,用家庭琐事把她困住,通过以上种种手段以满足必要的安全感.
这种不必要的不安感是压迫在所有男性身上的束缚,无论年龄,无论阶层

与此同时,那些要求进步的女性也不得不承受着来自整个社会层面的思想束缚.男性不能接受,而同为女性的依附者不能理解.
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那部分走捷径的女性在不经意间背叛了她们.而女性在婚恋中向上依附这种现象,阻碍了全体女性的独立也阻碍了社会发展和生产力解放.
这不能不说是封建思想残余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媾和产物.
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由女性承担抚养孩子和操劳家务,女性必须向上依附.
譬如女性天生就心思细腻适合养孩子做家务之类的人性论,宿命论更是站不住脚,这些特质都只是社会规训的后天产物.
而采集社会和农耕社会里的旧意识形态已经不合适当下和未来的,体力劳动被逐步取代,脑力劳动逐渐成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社会.
所以,凭什么女性不能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呢?

一切地位都该由付出决定,谁付出多谁话语权大.
因此,一个真正的女权主义者,也必定是一个男权主义者,确切的说,ta是一个平权主义者,同时她/他也必定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我们不搞身份政治,没有women life matters ,只有无产阶级中的兄弟姐妹一起搞阶级斗争.

我极度厌恶身边的 所谓“女孩子嘛,随便找份稳定的工作,重要的是找个好老公”这种说法,因为它同时压迫着大多数普通男性和全体女性
在女性婚姻的向上筛选中,受益人有且只有极少部分资产阶级男性
广大男性通过上面对于女性事业心的例子该意识到,女性的解放同时也是对男性的解放.
最直接的变化是男性不必在家庭中承受"单根顶梁柱"的顶级压力,从而在就业时更加从容不迫,在婚恋中则不再受同层级女性的鄙夷
对于女性,何必贪恋捷径,何必通过婚姻的方式进行阶级跃升?那些渴望进步的姑娘们要说:"我难道没有能力吗?我就比男性差半截?凭什么要求我依附他人而不是独立自主?"
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体最起码在主观上要有追求个体发展的意识,任何依附终究招致轻视.

真切欣赏并希望,女性最好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有更庞大的野心,而不是小富即安,埋头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女性有资格去渴望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谁说太太就一定要工资低于先生?谁说妇女的理性思维能力差,搞不了科研?谁说女性成不了大事,做不了企业掌门人?谁说妇女这也差劲,那也柔弱,扛大梁还得是男人来?
加油干吧,14岁以上的妇女们,拒绝依附!因为没有人瞧得起一个依附者. 怀揣进取心,建功立业吧!
谁再不让妇女进祠堂,不让妇女上桌吃饭,谁要是再要挟着说"是我养了你,你就得听我的",你光朝着他喊喊口号是不行的,就用卓越的事业和独立的人格对他进行有力的反击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诚招关心国家大事的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