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乃贝】将相和(上)

2023-03-18 02:34 作者:A-Fan是n70  | 我要投稿

    别管,问就是疯了,部分文言用语可能不大规范,毕竟我只是个理科生,欢迎大家斧正。其中部分古今异义及文言常识给出了注释。

    贝将军者,枝江人也,其名曰贝拉,赐姓王,籍贯字号皆不详。其传亦多也。

    世传,贝将军自幼晓乃丞相。

    彼时,贝将军尚为贝武生,自校场归家,其路非远也,其间有一私塾,私塾与校场毕课时分相近也,而(表转折)贝拉鲜得见之,因其为弥先天之不足,操练甚晚,故于黄昏时分方走(跑)归家。当时是,书生皆归去良久。

    至于遇乃琳,莫能记之,于某日黄昏,著(通“穿”,穿着,下文同义)青衫,抱书简,踱出私塾,虽远犹见,苍苍白发,熠熠生光,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若神人。街空寂无人,唯其立于长街,草木皆低首,似述己之卑。白发者转首目贝拉,四目相接,贝拉亡(通“无”,不能)以移目。以为(因为是)武生,言语皆匮乏,只道是:“天下真有如此标致人物,吾今方才见。”(化用“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出自《红楼梦》)

    未知原故(通“缘故”),自彼日(那日,代指前文相遇的日子),每于黄昏时分,必见之,贝拉每每过于私塾,(省略主语,乃琳)必著青衫,抱书简,踱出私塾外。二人未尝(曾经)相言半句,擦肩而过于歧路。

    不及两年,白发者中解元,赴落阳备春闱,据此,贝拉由榜得其名:乃琳。彼年(那一年,指乃琳中解元的那年),积劳为疾,腰亦重损,未赴武举,调养半年,复试之,中,赴于落阳,而未能得乃琳何消息。(明清两代,科举更盛,无论人员数量还是规模都较之前朝有长足发展。我们今天熟知的许多名词术语,正是从这一时期沿用下来的。就考试规则和程序而言,明代的童生通过岁试取得生员资格,成为秀才,然后才能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在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考中乡试才是举人,第一名又称“解元”。次年春天,各省举人一道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又称“春闱”、“礼闱”),考中者成为贡士,第一名又叫“会元”。四月,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考中者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有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直接授予中央官职,二、三甲则还有可能选任知州、知县。)武官的选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军,在战斗中表现勇猛立下功劳,就可以被直接的提拔做武官;一种是针对全国所有人,公开考试选拔。古时候文人是靠科举走进仕途的,但后面武官也借鉴了科举制度,实行武官考试选拔制度。)

    复几年,贝武生已为贝将军,天子王嘉然甚爱之,亲赐姓为王,世称“王贝拉”。枝江非大国也,卷于纷争,贝将军日日辗转,夜夜难眠。所幸,贝将军未尝败绩,枝江仍存。

    魂历0728年,天子王嘉然得一宝玉,其状似圆盘,上雕龙凤,龙凤相嬉,寓意呈祥。玉晶莹剔透,而微微泛青。王嘉然甚爱之,奉于宫中,日日观赏,相看不厌。

    擒王闻之,欲得壁,遣使于枝江,欲以十五城易。王嘉然将军贝拉及诸大臣谋:欲予擒,擒城恐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擒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擒者,未得。

宦者令前(名词作状语,上前)曰:“臣舍人(门客)乃琳,足智而多谋略,臣以为(认为)可使。”王曰善,乃唤其舍人。

    舍人须发尽白,飘飘然似仙人状,而形貌昳丽,问之,不过二八年华(指十六岁。,贝将军见之,大惊,正是当年书生。欲言却止,舍人视之,低眉而避。

    王曰:“擒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玉,可予不?”舍人曰:“擒强枝江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玉,不予我城,奈何?”舍人曰:“擒以城求玉而枝江不许,在枝江;枝江予玉而擒不予枝江城,曲在擒。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擒曲。”王曰:“谁可使者?”舍人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玉往使。城入枝江而玉留擒;城不入,臣请完玉归。”

    王大喜,曰善,贝拉面露难色,如鲠在喉,前(名词作状语,上前)曰:“臣恐......”王质之:“有何不解。”贝拉惧,转而曰:“乃琳,舍人也,臣恐之不能成事,愿率兵随之,以护玉全。”王·不许:“卿有要务于身,不可。”贝拉固(本来)再请,终不许,王曰:“寡人自知遣人随其往。”贝拉乃罢。

    乃琳见擒王,擒王视玉,大喜,取玉,详(通“佯”,假装)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枝江。乃琳道且慢:“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玉非枝江之玉乎?而十五城擒宝也。今使大王以玉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枝江之玉,以一玉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擒王孰(通“熟”,仔细地)思之,终还玉,乃琳于是得以完玉归。

    及还,拜为上卿,位在贝拉之右。

    此为一半,还有一半,不及著完,鄙人将尽快完之。

    作者精神状况良好。



    

【乃贝】将相和(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