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s":[{"insert":"网络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些的人,他们明明知道某件事情是不对的,却依旧把这些事情罗列出来,以求一种滑稽可笑、引人愤怒而非批评的效果。\n本质上是在提供一种资源--可以被批评以及攻击的资源。他本人也乐于产生这种攻击的情绪,并且能够在这样子的话语攻击与批评之中产生快感。\n从老八到虎哥到银梦到抽象到“答辩”到三体,都差不太多。\n就像是每周都知道三体动画做的是一团狗屎,但是仍然要追着去看,就是为了品鉴这团狗屎到底有多狗屎,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气,就是为了“生气之后再发泄”的那个爽感的人。\n我愿称之为审丑。\n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n审丑"},{"attributes":{"header":1},"insert":"\n"},{"insert":"审丑已经是当下互联网的常态,或者说,本来他就是现实世界十分常见的一部分,以至于在不少圈子中 会有人认为丑是互联网社区所必须的、维持交流与娱乐的资源。甚至不少人会主动的去制造新的丑,或者讲已有的丑组合起来。\n这些“朋友”的思想就是乐于制造新的“丑”、并且积极的要把这种丑带给大家,让大家也生气,也来品鉴品鉴。\n(这里推荐大家去看陈佩斯的采访。)一个有缺陷的事物,完美的符合了小品之类的喜剧中“主角”的形象,通过不完美、不合理来产生滑稽感。也因为这个事物本身的缺陷,使人们可以不代入主角,对其中不道德、损害利益的因素以看戏的视角忽略,进行纯粹的、毫无顾虑的“发怒与嘲讽”。\n\n审丑的乐在何处"},{"attributes":{"header":1},"insert":"\n"},{"insert":"不否认,这确实也是一种创作,这确实也能够带来一定的情感宣泄等等的心理作用。就像是之前“明日方舟没有新玩家了吗”以及“这个皮肤怎么这么丑啊”,他们会得到拥护,围观与攻击,被封以圣经的名号,因为这确实是一种享乐的方式。"},{"attributes":{"bold":true},"insert":"而且因为被围攻的对象自身具有严重的缺陷,因此围攻本身也具有了正义的因素。"},{"insert":"\n如果这仅仅是局限在对于偶然产生的网络恶性事件的审丑,那确实也没有什么很值得批评的,顶多加一句“不懂得深入分析肯尼迪做了什么,只知道“乐”是对的。”式的回复。\n\n审丑的背后"},{"attributes":{"header":1},"insert":"\n"},{"insert":"但,这跟逻辑错误、价值扭曲、实践问题是两码事。主动的,积极的去制造丑,猜想丑,期待丑,只会导致丑越来越多,这本质上是在厌弃正常的美好,并且排斥正常的美好,以至于每次看到正常的东西就忍不住把它想成不正常的,以满足自身的审丑。这种思考方式与审美观一旦扩散,对于剩下的玩家就是灭顶之灾。因为这意味着这个游戏要想活下去,必须不断的制造丑闻(参考水陈身上以及42中配上的一堆梗),这将严重的损害剩下的不喜欢审丑,只希望得到更高质量游戏体验的玩家的利益。也意味着社区要想相对统一,必须所有人都放下十分之九的精华对着剩下十分之一的糟粕品鉴发怒(参考愚人号),这也将严重损害只希望正常交流,使赞美与争议都得以反馈的玩家的利益。\n脑测、云玩、毫无价值的聚集、彼此敌对的群体、不负责任的发言、对恶的忽视、对丑的追求、对血压一升一降带来的快感的痴迷、对种种实际危害的淡化娱乐化,这些都是可以预想的审丑的科技树的远端。\n\n结论"},{"attributes":{"header":1},"insert":"\n"},{"insert":"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值得弘扬的,可以自以为豪的价值观。我认为这是应当被打压,被堵嘴,被留在一些阴暗的角落别让人发现的暗区生活方式。相对的,我们要弘扬理性的、切实的、友善的、包容的、求真的、积极的、向好的审美与生活方式。\n\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