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0.8 《哲学的贫困》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8、《哲学的贫困》
全名《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马克思写于1847年1—6月间,7月初在布鲁塞尔和巴黎正式出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这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它批判了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为维护私有制而散布的改良主义观点,以及他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详尽地阐述了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学说的基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策略的创见。
这部著作比以前更全面更深刻地论证了唯物辩证法,同黑格尔和蒲鲁东相反,把观念、抽象、逻辑范畴看作是现实世界所发生的辩证过程的反映;进一步阐述了物质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出生产力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本身,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揭示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指出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最终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才能解决,而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进步将不再是政治革命”;并对资本主义内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对抗性及其历史的暂时性;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阐明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抗必然发展成全面革命,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这部著作是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之一。马克思自己曾经说过:“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i]
注:
[i]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