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有心传梅艺,馨香一抹留(秋思)

2022-06-12 02:20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舒昌玉先生

初识舒昌玉先生大概是1989年的时候,舒先生与著名汪派老生何玉蓉女士联袂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这期演出,舒先生上演了《玉堂春》、《祭塔》、《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梅派经典。也由此得以近距离接触这位梅兰芳入室弟子。


舒先生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药材世家,祖上传下来的“舒同寿国药号”在当时颇有名声,舒先生14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让他继承祖业,便让他一边念书,一边在店铺帮忙,因为跟着父亲应酬的关系,时常出入戏院、堂会,也就是看多了,舒先生对皮黄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舒先生开始跑票房,学唱腔,先由票房的老先生开蒙,进而跟茹富兰、朱琴心、王幼卿、方传芸、朱传茗等先生学习京昆剧目。1950年,经梅兰芳的化妆师顾宝森引荐,拜在了梅兰芳的门下。

 

1952年,舒先生在天津搭班演出,一举成名,1953年又与奚啸伯在天津挂双头牌联袂演出,轰动津门,至此奠定了舒先生在梨园以及梅派艺术上的地位。可惜的是进入六十年代,乾旦演员受到各种限制,各个剧团的演出机制也慢慢被公有制取代,舒先生的搭班演出就越来越举步维艰,终于在1963年,舒先生应邀在西安、天津等地作短暂演出以后便告别了舞台,回到上海定居。

 

失去舞台的舒先生便成了失业者,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至文革开始,舒先生的生活更是每况愈下,艰难度日,但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磨难面前,舒先生也没有对京剧和梅派艺术失去信心,每天偷偷练功,坚持不辍,至文革结束,舒先生又焕发了艺术青春。

 

1980年,应杭州京剧团之邀为青年演员讲学,之后在杭州的东坡剧场做示范演出《凤还巢》,连演连满。85年6月又被上海市长汪道涵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89年,舒先生又以花甲之年去天津参加“赵松樵先生舞台生活82周年”的演出,30余年前的天津老观众一致称赞他风采不减当年。1992年舒先生受聘为上海戏校客座教授,培育梨园接班人。

 

现在,早已退休的舒先生虽已离开了舞台,但他离不开钟爱的梅派艺术,去票房,教梅派,应上海文艺出版社邀请,整理出版了《生死恨》、《凤还巢》、《宇宙锋》、《二堂舍子》、《女起解》、《穆桂英挂帅》等梅派曲谱舞台演出本。忙的不亦乐乎,对上门请教的后学晚辈,舒先生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舒先生还两次应邀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重阳节老艺术家演唱会”,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如今,年逾九旬的舒昌玉先生,为人低调、淡泊名利、积极乐观、健康快乐、思维敏捷,演唱依旧清亮圆润,气息饱满,运腔自如。是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艺术家。

【旧文回顾】有心传梅艺,馨香一抹留(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