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工词典】需求层次理论

2022-10-30 20:27 作者:就叫余风同学吧  | 我要投稿

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提出了需求层次论成为行为科学的重要指引。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是人们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是人们行动的动力,只有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求。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等等的需要。人类都会有“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实力的欲望”,当欲望得到相对满足之后安全上的需求就不再是激励因素了。


第三层次,社交的需求。这个层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友爱的需求,即每个人都需要伙伴、同事的关系和友谊,希望得到他人的爱护、关怀、理解,也渴望得到爱情;二是归属的需求,人们都希望归属于一个群体,成为群体的医院,得到集体归属感。这种需求于个人性经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等都有关。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求。也就是说,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承认。尊重可以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及人的自尊,外部尊重体现人们希望得到社会地位,被人尊重、信任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指实现个人理想,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的需要。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需要,人只有从事称职的工作,才能让他们感到有竭尽所能,自我提升的动力。


一般来说,这五种需求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最低层的需求即生理需求是最迫切的,只有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


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重要借鉴意义。通常情况下,案主是在社会中经济实力较弱或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只有他们的生理需求即衣食之忧等得到解决,对生活才有信心,也只有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才有可能得到激励,去改变自己。社工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给案主营造一种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从而激励他们自发的自我实现的动力产生,从而达到目标。





【社工词典】需求层次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