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附中招生倒计时,昆明东市区这个开发商涉嫌编造故事卖房?
近日,在朋友圈看了个广告“一座状元桥、浸润名仕风骨”,难道昆明又发现新文物了?状元桥可不是平常之物。
(“状元桥”主题的售楼广告)
仔细一看是昆明东郊一座名为“保利城”的楼盘广告,称在其楼盘内有“清朝建造的状元桥”还传承了“清朝文脉”,并且“见证了一代代名仕的诞生”以及“涵养了一座城”。
这么重要的地方,赶快查找资料准备前去探访,结果却令人惊愕。
“状元楼”和“状元桥”都是一个地方
状元桥自然是和状元有关了,如果状元桥出现在江南还真不好判断。在云南就很简单,自隋唐开始科举以来云南仅出过一个状元袁嘉谷,这状元桥莫非就是为他而修?
1903年,在河南开封举行会试,袁嘉谷获癸卯年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这相当于榜眼、探花,并非传统意义的状元。袁嘉谷在世时,从未自称过“状元”,他挥毫作书时常用的一方印章,印文是“经济特科第一翰林”。老百姓习惯称其为状元,是从尊敬的角度讲。
(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树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曾任清朝京城图书编译局局长,民国北京政府国务院顾问、国会议员、云南盐运使,云南图书馆副馆长。)
云南在元朝之前,是相对独立的区域,当时,云南人是不参加科举考试的。从元朝开始,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的科举考试的机会。当时,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
至明、清两朝,云南地区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却一直没有状元。
在昆明的金汁河上有一座古老的桥,名叫桂林桥,到康熙年间,桂林桥摇摇欲坠,当局决定修复加固,修好后在桥上盖起一座3层的桥楼,给来往的行人挡风避雨,歇脚休息。修好后取名“魁楼”,魁是第一的意思,指这座桥是由东边进入昆明的第一座楼。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此楼几经修缮,保存了下来。光绪十八年(1892)时,云南提学史张建勋倡议重修聚魁楼。因为魁斗星是主文运的,希望上天保佑,让云南也能出高中金榜的状元。
( 1895年重修的“聚魁楼”老照片 )
重修聚魁楼的费用全部从民间捐款解决,当时还在石屏的袁嘉谷虽家境一般,也努力捐出了六钱银子。
8年后的夏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袁嘉谷考中了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消息传到昆明,全城沸腾,云贵总督魏光寿提议褒奖袁嘉谷,由书法家钱登煦书写“大魁天下”四个大字,挂在聚魁楼上。
从此聚魁楼就被云南昆明的老百姓誉称为状元楼,因其横跨金汁河,所以也有人称其“状元桥”,地址位于昆明市拓东体育馆旁的金唐巷。
(重修后的昆明状元桥)
除此之外在袁嘉谷老家石屏焕文公园里也有一座“状元楼”,1999年,石屏县按昆明状元楼的样子建造的。
昆明保利城有无“状元桥”
昆明保利城宣称的这座“状元桥”和袁嘉谷有没有关系?
查阅各种资料,无法找出有任何证据能支撑此观点。昆明保利城所在区域名为“十里铺”,名称来源于,从昆明城东出十里之地,“铺”就是驿站之意,此地的确是昆明向东出昆的必由之路。
清代云南进京一般有三条,一是向东出城走胜境关进入贵州,经湖广、河南、直隶到北京;二是向北出昆明走五尺道到宜宾经湖广、河南、直隶,达北京;三是到成都府过广元,进西安,再至洛阳有周南马驿,经过太原府北上,到达北京。
当时,袁嘉谷是以举人身份到京参加会试,免费乘坐公家的马车去。由于与八国联军议和的条款中,有五年内不得在北京举行科举考试的内容,当时,会试是在河南开封进行。据此推断,袁嘉谷应该是走的第一条路线,经过十里铺的。
会不会是十里铺乡亲为纪念状元专门修了此桥呢?
据查阅,无论是昆明地方史还是官渡地方史,都找不到任何证据支撑,大概情形是袁公当年出入昆明可能途径此桥。然而昆明到北京三千余里,大概有几万座状元桥,非要跟这座桥扯上关系未免太牵强。
昆明十里铺有无文脉可言
除了袁嘉谷外,“保利城”宣称的这里为“清朝文脉”之地又是如何呢?
十里铺在昆明周边还算有点名气,因为这里是昆明的茶园,十里香是云南栽培的小叶种之一,有“一杯十里香,满屋都飘香”之美誉。在2005年前后,昆明绕城高速公路要经过最后的31棵“十里香”母树茶园,云南农大茶学院的老师从母树上剪下枝条,作为种苗,暂时寄养在“借”来的茶园中,能够继续繁育生长下去。由于当时移栽技术不过关,及其他人为因素,最后只幸存了9棵,现存活在“云南农业大学保护园”中。
说到文脉沿传却无迹可寻,说文脉传承至少得有个进士吧,明清两代,云南上京会试的文举人共有8400多人,最终考中文进士的仅有962人,无一人出自此地。
抗战时期高校内迁云南时,也没有学校在此落脚,翻阅了1980年以来云南省高考“状元”名单和近五年清华北大录取名单,也无该地生源。
这个村子在早些年时有个戏台,并无祠堂私塾留存,说明“文风不盛”。
古桥还因开发被恶意拆毁过
昆明保利城宣称的这座桥究竟是什么桥?
据考证它名叫大桥石拱桥,位于十里铺的大桥村,很早以前是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桥的所在地大桥村的村民也因桥而来。据村里老人说,这座桥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在这里了。
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这座桥就已经被列为文物,并报国家文物库备案。在文物部门资料里,这里也称“大桥村石拱桥”,从未被称作“状元桥”。
2010年大桥村拆迁后,整个大桥村就只剩下这座石桥。
(大桥村石拱桥原貌)
2019年9月25日凌晨,这座桥因土地开发被恶意拆毁,当时整座石拱桥的桥体已经全部断裂,成了一块块青石板,坍塌在河道内。
在桥旁,一同被推倒的围墙周边地面上,还能够清晰地看到挖掘机履带碾压留下的痕迹,一块刻有"昆明官渡区区级文物保护"字样的石牌被人丢弃在一旁。
一个月后古桥仍然没有被修复,桥面上的青石板散落在河道里。
(2019年9月25日石桥被拆毁现场)
桥是被谁拆毁的?至今警方没有公布结论。
开发商编造故事皆为利
2019年07月24日,保利云南置业以40.93亿底价揽获包括昆明大桥村在内的土地,在此地开发了“保利城”项目,这个项目的卖点便是学校,因此还搞出了真假云附星耀的口水战。
在房地产低迷的当下,为了卖房把其项目内尚无升学成绩支撑的学校拔高变成了开发商的“妙招”,如果这样还不足以让业主掏钱的话,那么把八竿子打不着的“状元”拿来站台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今昆明的房地产行业盛行“卖房就是卖概念”的理论,来自省外、央企的这些开发商大多数员工是全国空降而来,对昆明知之甚少,他们便不想再去寻找消费者的需求,而是热衷于概念炒作,以概念来制造“卖点”,有的为了达到“人有我优”的目的,不惜跟风以至于市场上“雷同剧本”大量涌现,甚至不惜损害消费者利益制造虚假内容。
2020年4月“保利大家小区业主子女入学问题议事协商会”现场
事实上,这家开发商曾经在昆明开发“保利大家”时涉嫌虚假宣传可以就读五华区外国语实验小学,2020年就有65个孩子没学上撒手不管的前科。
希望房地产开发商少些套路,多为业主办实事,做好自身产品品质及配套服务,不辜负企业责任与业主信任。
来源:水木在昆明、都市条形码、都市时报、昆明地方史等
如有爆料、投稿、商务合作、侵权,请联系VX公众号云南楼市观察沟通处理。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本号保留最终解释权,本号不承担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