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申请经验谈| 斩获阿尔托/TUD/CTH录取,乘风破浪的她实现北欧交互/服务设计大满贯

2020-09-04 12:33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 关于专业 

虽然现在很多本科的课程也开设了服务设计相关的课程,却没有专门的专业去学习服务设计。如果大家有接触过服务设计,可以发现其实服务设计并没有特定的定义,通常讲是从更为系统的角度去统筹分析用户、商业和政府组织等群体的需求,制定综合性的测评和目的,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造和改善用户之间的关系,去创造新的价值。       

服务设计与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的区别在于,服务设计师更偏向于上游的设计,主要通过产出服务策略和相关流程,而下游的交互/产品设计是对流程里面的接触点进行具体的设计。

我在学习服务设计的时候,觉得完整的方法论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学习完整的方法论可以形成自己设计体系和自己独特的Design Thinking,帮助你在服务设计完成更好的项目,找到更好的Insignt,为商业和相关的政府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我选择主要申请服务设计的原因之一。目前,我觉得目前世界上的服务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大方面,第一是商业创新,第二是社会创新。


- 关于留学

关于择校,我主要依据以下五大因素:经济、排名、课程设置、就业情况以及学校本身的情况。关于院校,因为我本科是理工科背景下的设计师,我更偏向研究生阶段的院校依然是综合的院校,但我本科是学服交互设计,我不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抛弃优势,那么我可以去选修比如计算机学、商业商学院下面的课进行综合的拓展等。

在我选校的时候,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前三点因素,因为欧洲院校的学校并不多,如果严格按照每一项标准来,最后没有几个院校会符合。        

向大家推荐这些服务设计和交互设计的院校,更多是基于我自己对于五大因素的考量。首先是服务设计,我比较推荐阿尔托大学、米兰理工大学、代尔夫特大学和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这四所院校比较符合我之前说的标准,有系统性的教授和独特的方法论。 而且这四个学校因为费用比较低,院校排名也比较高,根据今年的情况,一定程度上申请的难度会稍微高一点。

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阿尔托大学的工业设计今年只招了三个中国人,而米兰理工服务设计申请也相当激烈。但好处是可以保证学生的多元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家对扩招的疑虑。欧洲地区还有比较小众的服务设计院校,比如都灵理工大学、林雪平大学和延雪平大学等。 

第二部分是交互设计,因为我的准备时间并不长,没有时间去准备一本更偏向于商业交互设计的作品集,所以我申请的都是在计算机学下面的专业,你只需要出示语言成绩、文书和本科成绩就可以了。在欧洲地区,如果你发现的设计学院是在计算机学院下面开设的,那你只需要拿着你的硬件条件直接去申请就可以了。


- 关于作品

1.项目规划        

我的作品集可以用三对数字描述,第一对数字是4+2。我有四个大项目和两个小项目,应该也是绝大多数申请设计的同学通常会采用的,因为比例几乎可以覆盖所有学校的申请要求。有一些学校是要求提交八个项目,大家可以采用4+4的比例。 

第二对数字是3+3,我有三个个人项目和三个团队项目。比例看起来团队好像有点高,但是团队项目在里面的地位是不可以取代的,因为体现了在文书里面大家通常都会写的团队协作能力。如果你是小组组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你的领导能力。并且你一定要在团队项目最开始,标清楚你的职责和你队友的区别,这样才能让院方看到你的独特价值,这样的差异性才能看到你的独特价值所在。 

第三对数字是1+5,因为时间不够的原因,我五个项目都拿了学校的作业,如果有大二的同学或者大三的同学,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如何将学校的作业放到作品集里面。

•项目介绍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服务设计项目,在这个项目里面我希望对CBD上班族们的午餐体验进行优化,因为午餐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不是单一的通过app去解决。我最后的焦点在于从空间上引发产品系统,在空间上改善更重要的服务流程。        

第二个项目是工业产品设计,这个项目的主题是给中国的中小型鱼塘提高它们喂养的产业。        

第三个是社会创新项目,我个人对社会创新比较感兴趣,正好当时我们的服务设计课程也是跟社会创新相关的,我们组在项目上花费的精力比较多。社会创新是我们希望通过以设计的力量,给当时我们学校旁边的老渡口以及周边的社区进行生命力的提高。        

第四个大项目是装置类项目,我花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结构探索和电路维修,但是大家都太忙了,没有对整个装置进行拍照、录视频之类,我在最后补上了AR的部分,弥补技术的缺失,这个项目的关注的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问题。

第五个项目是人机交互方向关注的是公共急救的产品系统。我们当时并没有对产品的造型进行具体的探讨,公共急救这一方向所需要的需求是我们如何去用技术去实现需求。 

2.作品集特点        

我的作品集比较偏向于研究、技术和视觉,但有很厉害的同学三点都能兼顾,如果大家时间比较充足,可以好好钻研技术,再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兴趣决定。

在我的作品集里,调研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我也尝试运用了很多方法论,比如文化探究和工作坊等。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方法论的运用并不是很死板的,对于申请服务设计而言一定是必须的,但院方更愿意看到你对于方法的理解。        

其次是你需要去强调你的优势,细抠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对我而言,我当时绞尽脑汁想我自己有什么和别人不同时,发现了我大一在材料专业学习的关于材料理论的课程,还有物理、数学、化学相关的课程,所以我在作品集里面非常刻意去体现我这一方面的能力和背景。        

最后是多样性,大家刚刚也看到我的作品集主要以服务设计项目为主,但是我也尝试了很多新的方向,比如工业产品设计、艺术装置服务设计项目。作品集需要体现你对于服务设计的理解,包括应用的深度、多样的设计体现出你思维广度,我们需要去进行自主项目的开展,让你思维的广度深度去体现学生的多样性。 

3.作品集制作心得        

不管大家是何时开始做作品集,或者采用了哪种方式,在最开始准备时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作品集核心,可以是你对设计的理解,也可以是你的设计偏好,也可以是你的设计理念。 其次大家要明确自己的Persona,文书是用来立自己人设的部分,我们给院方呈现的材料无非就是作品集、文书、本科成绩和语言,那对于设计学生而言,你的作品集就是自己的人设。

像我当时想通过我的作品集和文书,塑造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跨学科背景的设计师形象,所以在面试的时候我也反复强调我对社会创新的兴趣所在,强调我对感兴趣的事进行了哪些尝试。


- 申请心得

1.选校/选专业        

首先第一点是学校和选专业,这个地方我只给了两颗星,因为欧洲所有的服务设计院校按照我的预算一筛选,再按照相关的专业排名进行筛选,剩下的学校寥寥无几,加上我觉得欧洲地区的院校官网做的用户体验都还不错,所以比较大的程度上会降低你进行信息搜集的难度。

 2.时间规划

第二点是时间规划,这部分我给了五颗星的难度。因为对于时间而言,我们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对于在大二、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还要上课的同学几乎是压力倍增,因为你要同时兼顾语言、作品集、文书,还有乱七八糟的成绩等。

在大家明确了自己的申请的原因、未来规划、个人特点后,文书书写其实会比较快。 

3.语言准备

第三点语言准备虽然我只给打了三星半,但对我而言,这是我申请里最大的问题,因为我在前期选择错了语言考试的种类,我选成了托福考试。

如果你想欧洲和美国一起申,考托福/雅思考试对于申请会有一些好处。第一点好处是从你考完试到你拿到成绩单这个过程比较快,第二点优势是在申请欧洲院校时,如果你是提交的是雅思成绩,你并不需要学校或者机构寄送成绩单,托福考试是需要从美国寄送到欧洲。当然语言考试的具体选择,大家要取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 

4.作品集制作

作品集最关键的部分是明确你的作品集有核心,第二是要尽量根据你的兴趣选择不一样的内容,呈现出项目的差异性。第三点是方法论的使用是必须的,因为这能体现出你对于设计理解和态度。

我觉得大家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去看看官网和相关书籍,去提升这一方面的知识。关于工具推荐,我想重点推荐一下ISSUU平台,我自己觉得这个平台帮助了我很多。 

5.文书

最后一点是文书,我前面说过你要明确自己的Persona,明确你自己的个人优势、申请动机和未来计划,这些是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一定会问的问题,要合理运用自身的资源。



更多申请经验谈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 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

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  顶级名校作品集参考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申请经验谈| 斩获阿尔托/TUD/CTH录取,乘风破浪的她实现北欧交互/服务设计大满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