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吃喝101:等待枣糕

公孙胜坐在酒店里,在等待一盘枣糕。
虽然百般不愿意重回梁山,但架不住戴宗和李逵二人死缠烂打,让公孙胜的师傅罗真人都被纠缠烦了,便对公孙胜说,你就跟他们去吧,然后“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该回来的时候要及时归来。
公孙胜只能告别师傅和老母,跟着戴宗和李逵离开二仙山,向高唐州而来。
走了一段,戴宗说,你俩慢慢走,我先回去报信,免得宋哥哥着急。
公孙胜和李逵走了三天,这一日来到一个热闹繁华的市镇,名为“武冈镇”。
公孙胜对李逵说,我这两天走得又困又倦,我们去买碗素酒素面,吃完了再走吧。
说着,他们随意走进了驿道旁边的一个小酒店,让店家一边打酒,一边安排些“素馔”来。公孙胜问店家,你们这里有什么素点心卖?

没想到店家摇头,我们店里只卖酒肉,一样素点心都木有。你们要想吃,可以去市口人家,那里有卖枣糕的。
李逵一听,当即从包袱内取了钱说,我去给先生买枣糕。
看到李逵这么懂事,公孙胜很高兴,他心安理得地坐在酒店里,一边喝酒一边等待一碟枣糕。
当年“智取生辰纲”时,公孙胜凡心炽热,和晁盖等人一起喝酒吃肉,没有要求什么素点心。但这一番归去来后,大概是修道心诚,他对自己提升了要求,素酒可以喝,肉却不能吃,必须要素点心才行。
可谁料,他等啊等,面前的酒已经喝了好几杯,身边的客人来来去去,可就不见买枣糕的李逵归来,不觉越发闹心焦虑。
他忍不住想,这李逵真是不靠谱啊,嗯,再过一会儿还不回来,自己干脆转身回家,还不去高唐州帮他们了呢!

咦,公孙胜不是有道行、法术高超的“入云龙”吗?他的师傅罗真人能掐会算,连李逵深夜前来想要杀他都能提前预知,公孙胜怎么就算不出来,李逵为了迟迟不归呢?
并且,便是公孙胜百般不愿去帮助梁山好汉,可既然答应了,跟李逵一路走了两天,又知道人家真是诚心来请他去,此去是为他买枣糕,作为同路人,既不知道他为何迟迟不回来,难道不应该去找找他,怎么自己转身就想走,这也太不仗义了吧?
原来道行高超的神仙也是普通人,时常也没有那么意定神闲,连一盘枣糕都等不起。他们计较起来,也和我们一样的小心眼,一样的焦虑抱怨。
幸好,李逵在这时候拿着枣糕回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大汉。面对公孙胜的抱怨指责态度极好,一句都没辩解。
随后,他让大汉来拜公孙胜,告诉他说,这大汉是他买回枣糕的路上遇到的,名叫汤隆,外号金钱豹子,是个铁匠。李逵觉得在梁山占山为王,打造兵器很重要,他们实在需要一个铁匠。于是主动邀请他入伙,汤隆也很上道,当即跟李逵结拜为兄长,跟他一起来见公孙胜。
原来如此啊,这个李逵还真挺拿事,真挺有大局观,梁山确实需要一个铁匠。

公孙胜很高兴,怨气顿时烟消云散。跟李逵汤隆一起吃了这碟迟来的枣糕,喝了几杯酒,然后一同高高兴兴奔高唐州而来。
是不是,他也觉得,刚刚,自己真是有点小家子气了。无论是作为梁山泊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还是身为能呼风唤雨的法师,竟然连一碟枣糕都等不起,都要跟李逵斤斤计较,也是有失风度与气度吧?
等待是一段光阴,等待也是一种意象。等待的过程是对人心理的考验,等待的结局也深刻影响着人的评价与自我评价
《水浒传》成书多年后,西方有一部著名的荒诞剧《等待戈多》,剧中的戈多始终没有到来,等待的过程充满了无聊与绝望。
而公孙胜的枣糕终于等来了,他也与自己和解。既然已经再度回归红尘,既然已经选择了梁山,那就不再瞻前顾后,不再迟疑徘徊。
很快,他们遇到了前来迎接的戴宗,公孙胜顿时“大喜”。见到宋江、吴用等昔日故友,公孙胜也再无矜持推诿,自信地告诉他们“贫道自有区处。”
在等待枣糕的过程中,公孙胜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建设,终于心神归一,指挥梁山军马战胜了高廉,夺取了高唐州战役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