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ead

2023-02-07 11:36 作者:bili_34275777164  | 我要投稿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在死亡边缘相互呵护,不如当初大家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互不相识来的好。

患难见真情,不如大家都在安定的生活里各不相助。

 

人生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

与其怨天尤人不妨随遇而安

充实学问,扩充心胸道德,至少内心不会过分沮丧。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照散发弄扁舟。

 

白居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若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都说历史不是面团,事实上却时时都像面团一样被揉捏。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需是内精明,而外浑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为美的标准是什么,那么相反的丑之为丑的标准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了;天下人都知道了善之为善的定义是什么,那么相反的恶的定义也同时的被确定下来。

 

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

对事如此,与人交亦如此。

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普洒人间万物,而无丝毫偏袒区别,使天下万物皆欣欣向荣,这是大自然的好生之德。

 

 

激流勇退,兔死狗烹

 

局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

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记再加一搦。(nuo

满招损,谦受益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之理。

宁可锦上添花,不可落井下石。

 

 

 

 

 

了心自了事,犹根拔而草不生

万事万物皆由心生,亦由心灭。能在心中将事情了结,便一了百了。无法了结者,那是心中还在恋恋不舍。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性自由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人的本性自有其常道,一定的法则、规律。

 

爱的宽容

包容仇恨的勇气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如果是成功人士,当然是不会喜欢传语、议事?

日思夜想着如何出名的话,会想要博眼球。

 

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言,语言,在儒家看来即是行动,所以论语反复强调慎于言,讷于言。

即使你是满腔真诚,还是要讲究说话的策略。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未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刻意追求廉洁之声名,其实便是贪求功利,这样的动机就为人所不齿。太工于心计的人也总是适得其反,聪明反被聪明误。

大巧若拙,实际上是顺着自己的本性行事。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一个人做一件恶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丧尽天良无所畏惧。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淡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陈继儒被人讥讽: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

终南捷径,求名利、达到目的的最近门路,立人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滋味最长。

从冷落旁观者的角度看热闹的名利之场,才知道奔走竞争实际上多么无益

从繁杂的尘世中解脱出来,才能品味出悠闲生活的滋味深长。

当然,真正从纷繁扰攘的尘世中脱身,也有很多人无法做到自在、享受,反而显得焦躁、不甘,以至郁郁而终。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闹场能笃学,方为心地上功夫。

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佛教认为三界之中以心为主,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善良从来都与贫富无关,只关于性情。

 

延迟满足和活在当下都无可厚非,令人不齿的是,既想做出一番成就,又整日想着逍遥快活。

 

心的境界如何,生命的境界就如何。心理强大的话,外部世界很难影响到你。

 

人生没有永久的祸福,受福不骄,受祸不苦,便是深明祸福之道。

书画受俗子品题/与市人赏鉴,三生浩劫/千古异冤

市井俗人严总,刻有上古文字的甲骨也只是一位中药而已,传世宝藏的书页不过勉强可用作包装纸或厕纸,熙攘的拍卖会,奋勇举牌的巨商富豪面前,一件件待拍卖品会不会有所托非人的感慨呢? 不一定。

 

 

古往今来,埋没之才如恒河沙数,脱颖之才寥寥无几,脱颖而出之后尚能持久展露才华而不致昙花一现者,更是屈指可数。

 

多情者,不可与定妍媸;多谊者,不可与定取与。

多气者,不可与定雌雄;多兴者,不可与定去住。 (兴趣广泛、兴致极高之人)

对于深陷某种情感的人,不要同他谈所陷入事物的好坏。对某人有很深友谊的人,你不要同他谈取舍。对于气盛之人,你不要同他争论雌雄。对某事兴趣很浓的人,你不要想着让他做其他什么。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出,多从贪恋处见。

越是八面玲珑四处讨好,最终可能谁都不讨好。

越是极力爱护,反而可能最容易受到职责。

越是想拥有,可能就越难拥有。

钱钟书《围城》: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留白是一种艺术。无论情与事,都应留有想象的空间和余地。

情不可说尽、说清、说白,兴要留一点回味,一点余音。

 

山栖是胜,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徇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定的度,过了度,只会适得其反。

山居悠游,诗酒风流,本是超脱,但若一味的痴迷贪恋,就与闹市无甚区别。

书画鉴赏本来是雅事,但若过于痴迷,则与商人无异。

 

看中人,在大处不走作;看豪杰,在小处渗漏。

对于一般的人不要过于苛求,只要在原则问题上合于规范就可以了。

相反,对于大人物倒要看看他在小处上有无纰漏。

因此,看一个人,评价一个人,不能用统一固定的标准,否则这个标准要么过宽要么过严,大而无当。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做人不可太正经,太正经活得累、闷、没有情趣。

七三开就好,人生便可以洒脱起来。

然而在当今娱乐至死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是倒七三开,往往留七分痴呆以度生,存三分正经混口饭吃。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人的一生,如何才能摆脱烦恼走向快乐呢?有人说就是要抓住核心问题,而对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去计较,这样人生就可以目标明确,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安详处事、谦退保身、涵容处人、洒脱养心

倘若能以安详的心态,从容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人聚人散,这便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难得糊涂一点,多多包容一点,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最根本的是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心理平衡了,洒脱了,还会有什么不自在呢?

 

 

 

轻与必滥取,易信必易疑。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轻易的给予,往往是为了能更多的索取。

 

 

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曾经,人们都陶醉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自我迷幻中。事实残酷地告诉我们,这绝非智者所为。

孔子早就告诫过:君子有三戒,要“戒之在斗“  

印度诗人泰戈尔: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之时,自我反省,最是磨人,最容易良心发现。

烦躁的心可以慢慢沉静,罪恶之念也许可以慢慢打消。与其由我去启发别人,不如使人自己慢慢去反思。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妄生是非,故知无事之人好为生事。

所谓心闲生驴事,是非太多即是闲人太多。

 

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出世,达人玩世。

有经世之才的人选择治理社会

精明能干的人拥有社会

通达事理的人能顺应社会

名人可以流芳百世

脱俗的人则游戏社会

达观之人远离社会

 

 

宁为随世


read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