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争的痛恨,对生命的珍惜,对和平的渴望
贝多芬409、对战争的痛恨,对生命的珍惜,对和平的渴望

什么是节奏,节拍和速度?——网友提问
…节、奏、节奏:见《牛顿87~88》…
(…《牛顿》:小说名…)
…节、拍、节拍:见《贝多芬72》…
…速、度、速度:见《伽利略3》…
(…《伽利略》:小说名…)
…
宝贝乖乖230(2017-05-27,46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曲例五:巴赫第一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乐章快板
在一首作品当中 作曲家有时会改变速度,来造成情绪上的对比和变化。
…对、比、对比:见《牛顿122》…
…变、化、变化:见《伽利略10》…
我们在前面谈到音区和力度时,曾例举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音乐《火鸟》的终曲,
另一个是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在山大王的宫中》,
其中的节奏特点都是从慢变快,
…特、点、特点:见《牛顿95》…
《火鸟》的终曲在变快了之后,又回到慢速,极有效果。
现在让我们来对照着欣赏两首小曲,
它们的关系十分有趣,前者是后者的改编,由于速度不同,面貌全非。
…关、系、关系:见《欧几里得75》…
(…《欧几里得》:小说名…)
前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
乌龟的特点是动作慢,所以作曲家用了很慢的速度来描写它的形象,
而后者是这首曲子旋律的来源--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Offenbach)的一首快速舞曲。
…旋、律、旋律:见《贝多芬71》…
谱例四: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中《乌龟》主题(奥芬巴赫《康康舞曲》主题)
曲例六: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
曲例七:奥芬巴赫《康康舞曲》
一般来说,快的节奏令人兴奋或紧张,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的感觉。
…感、觉、感觉:《牛顿120》…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绝、对、绝对:见《欧几里得172》…
还要看与节奏相配合的其他要素,
…要、素、要素:见《欧几里得67》…
如音区、力度以及音色等等。


在影视配乐中,作曲家 常常要使音乐节奏 与画面节奏 相配合,以渲染气氛,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但他们常常会用“反衬”手法,比如画面特别紧张、镜头剪接非常迅速的时候,音乐却是慢速的,
这种时候往往会产生十分有效的结果,这就是令观赏者更加紧张,或者是加大了空间感。
…结、果、结果:见《牛顿105》…
…空、间、空间:见《伽利略10》…
比如在描写越战的电影《野战排》中,有一组镜头相当激烈,飞机在天上连续地向地面扔炸弹,大地一片火海,许多人在挣扎、流血,而音乐却用了美国作曲家巴伯(Barber)的一首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速度很慢,节奏气息宽广,旋律是长线条的,
其效果惊人地好,观影者在眼前一片灾难的时候,不仅仅是被血肉横飞的场面震惊,而更多的 是从宏观的角度、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进行思索,由此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对生命的珍惜,对和平的渴望。
…历、史、历史:见《欧几里得111》…

“与其他要素相比,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自然也就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可以说,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
它是可以由我们哼唱出来的,
而其他要素 如单纯的音区、力度、节奏,离开了旋律,简直就无法独立存在,
所以有人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请看下集《贝多芬410、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