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暗夜与黎明》偷偷向大佬学习编故事的技巧?

只要坚持内心的原则,就能活得纯粹而快意。

【1】概述
虽然宣传语说,“全球读者平均2个通宵读完!”这有点夸张了——事实上,我是花了三天。《暗夜与黎明》这套书分为上下册,由两位译者分别翻译,一开始我还会担心上下册的行文也许会有明显的割裂感,幸好没有。
《暗夜与黎明》的时代大背景是欧洲的黑暗时代结束,中世纪开始。当时,有三个非常强大的集团在争夺英格兰的控制权——
首先,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已经在英格兰生活了500年。其次,是北方的维京人,用作者肯•福莱特的话说,就是“他们更像是抢劫、谋杀、盗窃、买卖奴隶的跨国黑帮”。以及法兰西北部的诺曼人。最后,是诺曼人赢得了这场角逐,统治了英格兰数百年之久。

其实这种势力分布像极了我们的三国时代,因为算是乱世,所以英雄辈出,从而能衍生出各种动人心魄的故事。无数身份各异、毫无交集的凡人,会因为命运之神的随意安排,而让彼此的命运紧密交织。
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暗夜与黎明》中,为何是如下三个主角:一位是来自法国诺曼的女贵族蕾格娜,一位是来自社会底层的造船匠之子埃德加,另一位则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教会修士奥尔德雷德。
考虑到什么阴谋、爱情、权斗、财富、侵略、复仇,这分明就是由凡人演绎的精编版的《冰与火之歌》。

考虑到这本书并不算厚,关于剧情,也就不细细聊了。总的来说,作为现代的“古代故事”,它涉及的时间跨度也挺大,节奏偏慢,作者并没有设计一个大悲剧结尾或者开放式结尾。虽然代表【正义】的势力最终战胜了代表【邪恶】的势力,但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巨大的,每个人都在多年的磨难中挣扎。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这种设计其实有它的妙处,因为它很“普通”,主角团的“升级”过程因为不会像国内修仙小说那样主角突然就【IMBA】了,而油然而生一种“亲切”——瞧瞧你我身边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个脚印一个雷慢慢熬过来的。
是的,肯•福莱特的这套《暗夜与黎明》叙事并不宏大,作者就像是在给你讲一个睡前故事,没有过分细腻的描写人物的笔触——似乎作者也不擅长这方面,故事之间的过渡很顺滑,会让人觉得“啊,确实是这样的”,而不是“诶?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我个人是特别反感架空的历史故事(即时代是真实的,人物和剧情完全是虚构的),杂糅太多的说教啊、哲学迷思啊、不知何故冒出来的诗句啊,因为这样的设计会让我觉得剧情拖沓。
而且,我认为有些作者试图把自己的思想过多揉进故事里的做法,反而会让故事逊色。

【2】思考
在阅读《暗夜与黎明》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肯•福莱特这位作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对于这种【写实】的欧美历史故事没有兴趣——我可能更感兴趣的是历史本身。这类作品通常是选择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点,挑选一些性格迥异的人物演绎。
而这类“冷兵器”故事,读多了会觉得“似曾相识”。对我来说,这种书可能远没有欧美间谍小说来的刺激——比如【约翰·勒卡雷】的几部经典著作。

单就从近期读过的书对比,《暗夜与黎明》在人物心理上的描述,远不及《心》《十三级台阶》那么细。不过,肯•福莱特的故事取巧的地方在于,书中很大的篇幅是在用故事引发读者去思考【女性权利】——即使故事发生在中世纪——考虑到原版是出版于2020年,这就很难不让人想到作者其实也是将当代欧美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巧妙地融入了故事里。
不过,在肯•福莱特的笔下,作为主角之一的贵族蕾格娜并没有一直高高在上,因为陷入权力纷争,她不得不在这个乱世各种委曲求全。甚至还有被某个反派强行侵害后被迫生下了拥有继承权的子嗣。
我想,这种设计可能更容易引发欧美女性读者的共鸣吧。因为这既是中世纪女性地位的真实写照,也是当代很多弱势女性的生存现状。

宣传语会说,“通宵上头的秘诀,源于真实”,我觉得说对了一半,源于真实,充满奇幻,这才能吸引读者。这里的【奇幻】并不是说那些魔法元素,而是利用这种阴谋、巧合去渲染一种氛围。
读客文化曾分享过作者本人和复旦教授严锋老师对谈内容,从老爷子在镜头上应该是打了暖光或滤镜来看,肯•福莱特先生虽然年纪有点大,但是精神气那是相当年轻——而年轻,就意味着他很愿意去思考他的读者期待什么。
假定我们创作的内容不是什么更强调文学性的内容——也就是通俗文学,实际上与创作短视频在底核上并无不同。多多少少需要“讨好”目标受众,肯•福莱特先生是这么说:
我在意读者的看法,每写一页,我都会问自己:读者会喜欢吗?他们会相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吗?他们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吗?

同时,我想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在故事末尾,蕾格娜与埃德加这对“苦命鸳鸯”终于历经千难万险和“阶级悬殊”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但从小说的情节看,另外一个主角教会修士奥尔德雷德对这位埃德加也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注意,埃德加与奥尔德雷德是两个男人,自然,我又会觉得肯•福莱特先生是不是也考虑了欧美社会上的一些观念革新,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设计——虽然,断袖什么的古今中外都有。
前面七七八八扯的有点乱,回到关于【创作】这件事,我想,肯•福莱特先生给我的启发有很多,比如: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有些描述必须是真实的。
例如小说中有时出现的暴力行为,作者并没有刻意丑化或者美化它,仅仅是以一种极为客观且克制的方式让读者能“看到”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我想,这比单纯宣扬什么“制止暴力”要更有价值。就像呼吁保护野生动物,也不是口号,用一些最真实且可能让人不适的照片,就足以震人心魄了。

综合来看,《暗夜与黎明》的成功,一方面是建立在肯•福莱特作为著名作家已有的威望,另一方面,还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在我眼中,更确切的说法是“针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投放”,如果我们深挖人性,像故事中的暗黑、猎奇、荒诞、暴力、色情等元素总是自带一些吸引力,虽然有些元素我们无需在自己的故事里使用,但可以仔细琢磨“目标受众究竟喜欢什么?”
我会想到【白毛侦探】,反正也说不上为什么,很多国人对动漫中的白毛少女有强烈的兴趣,如果还能配上猫耳、猫尾、黑丝、白丝,那真是精神为之一振!《侦探已死》这部动漫在我眼中剧情很一般,但热度就是居高不下,说明只要女主角的【人设】戳中观众喜好,就能撑起一片天。

由此,我越发相信,越是面向大众的作品,小说也好,动漫也好,电影也好,越是要找到大众喜欢的【并集】,尽可能降低接受的门槛,又不能丧失阅读和观赏的品质——大概就是一种【精致的大众化】,任何内容都要尽可能保持恰到好处的【平衡】。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难!
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要多努力才是!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诱惑哟: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