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雁与落霞共舞 诗经“在河之洲”现惊鸿照影奇观

2023-02-20 11:52 作者:大象新闻  | 我要投稿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宝 通讯员 王安川/文图

“雨水”到来,万物萌动,诗经“在河之洲”里的洛阳孟津黄河湿地现惊鸿照影奇观,上千只大雁在落日余晖中漫舞,如浮云在天际奔流涌动,一派日暮景美的古风景象。

洛阳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洛阳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仅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重塑了洛阳生态屏障和绿色空间,这里还成为大雁等10万余只迁徙候鸟的天堂。

落霞与孤鹜齐飞,再现古诗词里的唯美意境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月18日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黄河湿地之上,远处色彩斑斓的晚霞余晖中,一群大雁结伴展翅高飞,自由翱翔,犹如展开的国风山水画卷。

此刻,千年前诗人王勃《滕王阁序》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绝妙意境,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段呈现。

大象新闻记者看到,当红日缓缓西沉,黄河泛起一层层的霞光,由远及近,水天之间,所有的东西都渐渐被渲染成了红色,或深红,或浅红。这时,眠沙卧水的大雁翱翔于湿地上空,穿过红日,掠过群山,那份绚彩的激情,不容许忘怀,大自然的雕琢让人如同身处幻境一般。

“尽量不要打扰他们,稍微有点声响,大雁就会群飞。”在黄河湿地孟津段,正在精心创作的洛阳航拍摄影俱乐部的摄影家、爱鸟人士杜培兵告诉记者,他和朋友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过来拍照、创作。杜培兵说,当太阳升起或落下时,火红的夕阳下,翱翔的大雁特别美。

群雁翱翔、雁声阵阵,沉睡了一个冬季的洛阳黄河湿地也在春的回暖中苏醒。上千只南迁大雁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栖息、觅食、嬉戏,时而成群结队飞舞盘旋,为雄浑的黄河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一种人们非常熟悉的鸟类,常见的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一般统称为大雁。”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工作人员秦向民介绍,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秦向民说,每年秋天,大雁往往是较早抵达洛阳黄河湿地越冬的候鸟之一,而且每年数量不一,少时几百只,多则数千上万只。目前,包括大雁在内,黄河湿地已记录到312种超过10万只候鸟,其中一些珍稀鸟类如黑鹳、大鸨、白琵鹭、灰鹤、黄胸鹀等近年均以较大种群出现。它们在此落脚、补充能量,度过一段美好的假期,直到二三月份才会陆陆续续离开。

夕阳西下,芦苇随风摇曳,红霞尽撒水面,整个湿地笼罩在金色光晕之中。此时,候鸟与落霞共同起舞,美不胜收,黄河之洲展现出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重塑生态屏障,诗经“在河之洲”成为候鸟天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关雎》中的“在河之洲”,描写的就是现今洛阳市孟津区黄河湿地的意境。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河,九曲回荡,一路奔涌至洛阳后出山入滩形成湿地,水道变宽、流速放缓,缔造出绝美的景色,成为候鸟的天堂,也一直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洛阳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河流纵横、湖库密布,与之伴生的湿地资源也十分丰富。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10处,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集广袤、古朴、新奇、野趣于一体的湿地景观。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新时代新阶段,重振洛阳辉煌迎来重大历史机遇。黄河干流连同伊洛瀍涧及山区小流域治理协同推进,堤防提升、引水补源、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一揽子工程落地实施,不仅有效保障了黄河流域安澜,而且重塑了洛阳生态屏障和绿色空间。

蜿蜒起伏的287公里黄河生态廊道,如条条银带依山盘绕在洛阳境内,描绘了一幅荟萃山区峡谷、高峡平湖、平原滩区、美丽乡村等多样风貌的百里画廊。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黄河、亲近黄河、拥抱自然,感受母亲河沿岸风景的宏伟壮美。


大雁与落霞共舞 诗经“在河之洲”现惊鸿照影奇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