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知识,阅读,学习的四个层次
1,语言的叙述,阅读句子段落的语词,阅读概念和叙述,是对语言的复述。
2,语言的转述,理解句子段落的意思,明白语言,理解概念。
3,语言的自述,理解句意的本质,明白语言的核心,抓住概念本质。做到对本质概念的运用和重新理解。
4,语言的自纠,症候式阅读,揭示文本的断裂和空白,对空缺存在的深层研究。
1.1第1个层次学习的人已经复述到这了,(笑)这个层次是:哦我读过什么什么书,我看过……知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长串的字符,还是无意义的,试问他们的大脑要如何记住这种符号。
1.2这个层次是对知识的“拍照”,例如,“所谓症候阅读法就是在同一运动中,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且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而这另一篇文章作为必然的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这像极了他们背诵和摘抄好词好句的样子,他们是怎么背诵的,“所谓症候阅读法……另一篇文章什么前一篇文章不对是这另一篇文章作为必然的不出现……”“这另一篇文章,这另一篇文章”“必然的不出现,必然的不出现”,他们把知识当作纯粹符号的关联,所以他们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遍遍复述,背书是这样,做笔记是这样,学习任何知识任何技能都是这样。
1.3他们是不反思的,我觉得他们应该是不快乐的,我不知道啊,他们就叨逼叨叨逼叨,他们坚信任何知识只要重复就好,重复就好,但是当他们发现别人很快背出的东西,自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背诵,他们会觉得自己很苦逼,或者是很笨。记忆术也是这样,记忆术就是不断重复,让大脑把抽象的知识和对应物联系起来,重复加深联系,这是一个刻苦的训练,刻苦,真好笑啊,这种学习最刻苦了。
1.4举个例子:刻意练习里史蒂夫和一个女的接受练习,记忆数字,记住了6位数记忆7位数,记住了加一位,没记住往前减两位,那就是四位,通过一次次训练,他们掌握越来越多,史蒂夫掌握100多位吧,那个女的是记住30多位。那这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一样的训练,原文说是两种记忆的方式,史蒂夫是把无意义的数字联系生活,又是分组,几位数多少组,几位数又是多少组,组与组之间是什么顺序:那个女的是记忆数字转为记忆时间,联系不是很好,史蒂夫在训练中形成了一组数字是对应几个数字集,数字集又是怎么样的,他脑子里形成了“检索结构”,数字和大脑联系很深,那个女的不行,没技巧,死记。
1.5这里史蒂夫算第2个层次,那个女的算第1个层次,这里要说明用第1个层次复读可以进入第2个层次——理解。
2.1这个层次顾名思义,一切知识都是理解,理解万岁。看到这里的理解力都不错,大部分是第二层次的,你可以读懂我说的话,甚至理解很多概念,我提及的你能够理解,你也能够转述,“我看了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它说……”,但是你脱离语境,你无法言说。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我听懂了,但是做不到,因为你只是理解了句意,你知道概念在说什么,而你不知道的是:恰恰是你只是理解,你只是懂,你不会行动,你也不会用。就像是我说:保护环境,拾起地上的垃圾。你接受我的观点,但你凭什么接受这种生活方式。正如我说学习有四个层次,你凭什么要因此改变。看到这里如果还是照着文章一句一句读和一句一句理解的话,可以不用看了,后面的你也看不懂,涉及的是核心,本质,好比文章的中心思想,论说文的中心论点,数学题目后面的本质性的知识点,运用的思维(抽象,数形结合,逆向思考,迁移等)。
3.1第3个层次是挖根源,抽象出本质,本质思维要提起一个人,“马林思维”,
本质性思维
1.所有知识都有一个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存于任何事物中。
2.本质可以符号化为一种符号模式,一种公式。
3.应用:
a.数学:把题目拆分成一个个知识点,题目千变万化,知识点是不变的,死磕知识点,概念,解决任何题目。
b.以我学逻辑为例:逻辑分为:
1.形式逻辑
2.综合推理
3.论证逻辑
这三个抽象出本质就是逻辑,也是学科的名字,每一个又分为很多小类,每个小类下面是知识点,概念,知识点下面是无穷无尽的题目。题目抽象出本质—知识点和概念,知识点抽象出本质—直言命题或是假言命题这样的小类别,小类别抽象出本质—形式逻辑。每一个都是本质的形式,又是形式的本质。在这里我不认为马林思维有此见地,这是一个补充。
c.思维导图:这里我要说明思维导图绝不是必要的,这里是因为存在许多误解。思维导图不在于背下一个知识的框架,(点明第1和第2层次的)当然它也仅仅是一个框架,思维导图的本质是什么?是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思维导图只是一个工具。
3.2我们要做的当然是从逻辑这个最先的本质出发,把它比作大树之根,如何生发出枝干和叶子,即知识点。这是“马林思维”的观点,我不认为他懂,他预先接受了:万事万物必然有一个本质,且唯一。“大树之根”之下是什么,他是不会思考的,本质背后有什么东西?;本质生发所有现象,所有现象都可以找到本质,他预先了本质和现象是两种东西(不一定是东西,但他认为一定是两种),那我要说,形式不能作为本质吗?形式改变,内容不改变吗?本质不改变吗?
3.3这里已经涉及一部分第4层次的运用了,能够发现形式可以与本质并列,逻辑可以与本质并列,行为也可以与本质并列,那么唯一的本质不存在,难道是有多个本质,不不,本质主义已然失败,不存在本质可以统摄一切衍生一切,这是一个幻想。本质已然失败,但它还能用,这是对第3层次的一个安慰吗?不,用本质思维,本质法你当然可以轻易学会任何知识,任何学科当你用本质性思维学会这个学科的本质(学科之名),然后你也能掌握知识点以及知识点的联系,和本质和其它概念和题目的联系,你当然能成为学霸,天才,且是你能学到达到的学科(哲学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