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刀文斌聊爨体的 “火候”
在西餐厅,点牛排,美女服务员会跟一句:“先生,您要的牛排几分熟?”。在牛排的世界里,不仅只有七分熟,还有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九分熟(全熟)。广东人做的白斩鸡,估计只有七分熟,溏心荷包蛋估计有五分熟,刺生是完全不熟,而东北菜中的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炒扁豆是全熟。这些菜肴,只要食材好,厨师专业,至于做到几分熟,各人各爱。

爨协成立时的合影

在书法的领域,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之说,这是指书法用笔按粗细,可以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之分。一分笔约用笔头的六分之一,写出来的字纤细、瘦劲(如瘦金体);二分笔用笔头的六分之二,字迹圆润、俊健(如柳公权、赵孟頫的字);三分笔用笔头约六分之三,写出来的字丰腴、浑厚(如颜真卿、苏东坡)那为什么笔头的六分之三以上很少用了?这是因为毛笔的笔锋应该“尖、齐、圆、健”:“尖”就是笔锋尖锐;“齐”就是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矫健。如果行笔时笔头过半,则笔毫容易失去“齐、健”之效,且容易折毁。所以,古人才说“使笔不过腰”!

讲牛排几分熟和书法用几分笔,中西一致的是,都用奇数表达。我试着聊爨体的“火候”,不一定用奇数表达。
在研究爨体的领域里,我创出很多新词,比如“粤爨”“滇爨”“各爨”,下面尝试用“湘刀书法几分熟”之方法,与大家探讨爨体书法的“火候”,希望能讲得清楚。
个人认为 “启功体”“四大楷”“秦爨”“炳森隶”都为九分熟,其在他们的领域,登峰造极,不能超越,学像者,则无灵魂,很容易诟病为字匠,其书体也被一部分人称为“馆阁体”。他们已经将其掌握的书体,玩到极致,很容易就成为了“毛笔电脑美术字”。我不赞同学生学书法,将上述作品学到九分熟,七分熟已经很好了。
以下为九分熟的书法作品

秦公的作品是粤爨的高峰,超越它没有必要。取法乎上,从二爨原碑文入手,施以个人的变化,此为上策。目前粤爨派别,大都入了秦公套路,变化少了些,此习性成为粤爨的软肋。
爨体牛逼的地方可以从三分熟写到九分熟,爨体的精髓在于创变,这是其他书体所不能及的。比如四大楷:颜、赵、柳、欧是固化的笔法和结字,学习者需要机械的模仿,很难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突破,你若有变化,那么则不是四大楷了,学习四大楷可以练好部分基础,但是没有给书者留下创变的空间。

炳森隶,已经是全熟的作品,再熟就会俗了。蔡楚夫先生早年在北京与刘先生交集很多,说字如其人。炳森隶是在取法《华山碑》《张迁碑》的基础上,经他优化、修饰而成,譬如唐楷、秦爨,也是经优化、修饰而成,比较符合统治阶级的审美,这些我都称为九分熟的书法,而魏碑我称为七分熟的书法,因为魏碑精品有古朴、自然、天趣的特点,给后人留下了创变的空间,爨体尤其如此。
以下为七分熟的书法作品

陈颂声老师是“80后教授书法家”,用笔比较老辣,胸怀博大,以书为乐,其乐无穷。

祺哥(李卓祺)这幅作品是我比较喜欢的,破了秦公工整结字的套路,找回了属于他的变化。

湘刀文斌为中山大学贵州校友会题写的作品







五分熟的书法作品


爨乡太玉国作品,就目前而言,我个人认为滇爨的发展态势好过粤爨,对于爨体的变化,爨乡书法家表达得更为自然和生动。当然粤爨的庄严、厚重也是特色,此处并没有贬低粤爨的意思,滇爨和粤爨各有特色,互相交流,共同发展。

大爨书法家金越坤先生的作品。


赖少其先生书法作品,我认为是五分熟,有五分就是性情,作品有情怀。




“我不是药神”,此书法我认为是五分熟的爨体,笔法很到位,冲击力很强,远远好过后边展示的“八百”“金刚川”的片头书法,“八百”“金刚川”书法作品通过甩墨技法,过于玩弄技巧,使得作品有“江湖”和“市侩”感。

市场流行的“书象”“墨象”“意象书法”,这些作品我把他们列为三分熟的作品,有的甚至是一分熟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为艺术,但作为书法作品有些勉为其难,因为其快没有了“法”,若在书写的过程中,失去了“法”,怎么能成为书法呢?这些作品,有些个性化很强,但为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绝大多数的“书象”“墨象”“意象书法”被人称为“丑书”。
个人认为这些三分熟的书法作品,很难看到其结字和笔法的功力,只在水墨上玩了些技巧,但也适合一些人的口味。

“八百”“金刚川”可以列为四分熟的书法作品,不太讲究笔法,但在水墨的处理上比较艺术化,通过甩出来的墨点和粗壮的用笔,形成较大的视觉冲击力。

回到文章标题,爨体的“火候”。若按我的划分,滇爨基本为五分熟的书法,粤爨是七分熟至九分熟的作品,各爨(以赖少其为代表的)为五分熟的作品。火候越大,容易过火,失去艺术性,向“甜、美、俗”方向发展。火候越弱,容易丧失基本功,向“江湖”书法发展。半生熟的作品,很容易突出个人风格。我能将爨体从五分熟写到八分半熟,不同的火候情况下,践行的书法作品,对应不同人的口味。这就是世界美好的地方,人类有包容的美德。我要把那不熟的部分,变成“刺”,成为“异类”,就能形成“湘刀爨”。那不熟的部分,是人生阅历、美学的丰富,是古文字的研究、刀笔合一的践行,也是生活的写照。

网络段子:
好色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
不分男女
把握好了是品味
把握不好就是流氓
最好的默契就是
我懂你的故作矜持
你懂我的图谋不轨
爨体的“火候”,可能也是这样。书法理论难得所有人认同,不妥之处,请海涵!
2020年终将过去,2021年微笑而来。
时间是宝贵的,愿我们不再浪费时间,把时间用到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在学习中沐浴阳光,在阳光中蓬勃充实!
感恩家人和朋友,
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