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外的“网瘾少年”,究竟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

2018-12-19 09:47 作者:BB姬Studio  | 我要投稿

肉卷儿 | 文


8102年,大家对于「网瘾」这个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两个字基本是陪着我们这代人过来的。

 

很多人都以为,这不但是互联网时代的特色,也是中国的特色。


然而,现在有些事情告诉我们,国外的月亮并没有那么圆。

 

“这游戏就像***一样上瘾”


“游戏正在接管他们的生活,并为他们洗脑”

 

这些话是不是看起来似曾相识?

 

不同于以往,这些话正是出自于在大家印象里信奉平等、自由教育的欧美家长。


其中提到的游戏,指的就是当下风靡欧美的《堡垒之夜》


众所周知,《堡垒之夜》目前在国外早已经是最火的游戏,吸引了一票足球、篮球、音乐明星的“沉迷”。

 

比如,世界杯决赛时法国球员安东尼·格里兹曼就用《堡垒之夜》的舞蹈来庆祝自己的进球。

 

今年世界杯上,许多球员都跳过类似的舞蹈


高热度也让《堡垒之夜》在谷歌这几天公布的10款年度搜索量最高的游戏榜单上,毫无疑问的排在第一的位置。


不过,“年度”这个title,分场合。有些时候很牛逼,有些时候就很睿智。

 

最近,外媒开始把“FORTNITE”(堡垒之夜)和“DETOX”(戒毒)这样的单词一起放在标题中。


甚至,直接把《堡垒之夜》称为“年度毒品”。


玩法多样,画风卡通,《堡垒之夜》这个游戏可以说适合全年龄段的玩家。


上到80,下至5岁。只要有手有脚,就是它潜在的忠实玩家。


看看这些玩《堡垒之夜》时,被突然关掉屏幕的孩子。电视机里不是他的倒影,而是欧美儿童幼年的悲伤。


一张张稚嫩又懵逼的脸,简直深陷人间烈狱。


如果他们会说中文,感觉茫然一回首就可以喊出那句:“爸爸,你是魔鬼吗?”

 

老大受苦,老二看戏。这些孩子在他们小小的年纪,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痛苦。


为什么总说生孩子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要是沙发的质量不够好,孩子都没有第二次鲤鱼打挺的机会。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堡垒之夜》的热度实在太高,玩家也覆盖了欧美许多国家。

 

所以,这个“中国特色问题”就在国外散播了开来,许多欧美玩家就这样玩出了“网瘾”,并曝出了许多沙雕新闻。


年龄小一些的,玩不出什么花样,但招招都能戳痛父母的心。


有和中国玩氪金手游败光家底一样的熊孩子,英国少年3天在《堡垒之夜》狂撒700英镑(6000多人民币)。


更严重一些的熊孩子,刷爆了家里的信用卡。等意识到错误时,早已无法挽回。


父母也只能接受“花钱买个教训”的安慰,只是这个钱花的多了点儿。


大一些的“网瘾少年”,无非就是活跃在校园中,与老师斗智斗勇。

 

比如,大量学生沉迷后要么上课偷着玩儿,要么带着同桌一起开黑。


对待这样的学生,不同学校的老师秉承着不同的风格。


暴躁一点儿的学校校方直接断网封ip,一套军训连招AOE伤害,带走全体学生。


不过远程法系攻击,还是不如物理攻击来的干脆。收掉你的手机,可怜巴巴的中学生只能远远地望着自己和世俗的唯一联系。


有些生性温柔的老师,深知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获得教学的最大收益。


所以,干脆变着法的把游戏元素融入课堂,希望学生不再觉得数据表格都是枯燥的产物。


但是一切变法,总是难免会有几只漏网之鱼。给游戏官方写一封邮件,在游戏加载界面实名制防学生偷玩儿。


每当学生打开游戏时,往右下角一撇,就能感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切之情”。


而一些“鸡贼”老师,则是瞅准了这里面的奥秘。打算利用学生对游戏迫切的心情,曲线做一回网红。


像下图的这位老师,就和学生约定只要转发近万,可以立马把考试项目换成《堡垒之夜》。


到时候谁菜,谁尴尬。


校园之外,席卷了美国的飓风,没能撼动美国小伙威廉的屁股。


在被飓风掀翻的汽车前,他一脸仗义地说道:“电子竞技,没有跑路。”


面对飓风依然力挺的人,不一定能在三急面前坚持三秒,毕竟活人也怕被尿憋死。

 

可生命诚可贵,吃鸡价更高。来自英国的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宁愿尿湿坐垫,也要坚持奋战在最前线。


发展到这一步,看起来还是少男少女们青春期前后不安的躁动。不管这些未成年再怎么闹腾,影响的仅仅是自己,或是自己的父母。

但之后,剧情就逐渐走偏。

 

成年人疯起来,怕是直接以青春之名,追赶着法律的大旗。


据国外离婚平台的数据统计,今年英国近5000起离婚事件中,有超200对夫妇将《堡垒之夜》列入了自己婚姻破裂的理由。


这意味着《堡垒之夜》,成了5%英国夫妇的“第三者”。


可能情侣的烦恼,距离大家还比较远。但“家暴主播”,应该都比较熟悉。

 

澳大利亚的一名《堡垒之夜》主播,就因妻子一句“不要玩游戏了,先吃饭吧”,就出拳暴揍怀有身孕的妻子,妻子差点被“宣告死亡”。


正因为最近类似的新闻案例报道频出,所以欧美的社会舆论有了偏向。

 

社会知名人士呼吁大家不要沉迷《堡垒之夜》,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的成长。


“网瘾”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外国的各种媒体上。


国外千人请愿封禁《堡垒之夜》

 

看到这里,是不是多少会觉得这些英剧、美剧和国产剧的剧情走向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如果放在以往的中国,这些家长有可能会信奉被大家嘲讽无稽之谈的杨教授的理论。

 

而现在看起来,网瘾成了国际共通的话题。

目前,虽然国际上较有权威的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出台了一份关于“网瘾”的说法。


但在官方的说法中,网瘾并不叫网瘾,而是叫“游戏障碍”


审核条件也十分苛刻,并且还要等2019年的投票才能决定是否成立。


“游戏障碍者不仅要有失去控制力、不顾负面后果继续游戏等特征,还要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等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且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


可见,不仅在中国,全世界对于“网瘾”也都还处于懵懂状态。


想要解决网瘾的问题,或许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道阻而坚。



只是,不知道国内的杨教授会不会暗自窃喜。


这下子,他有机会扩张事业版块,进军海外市场了。

-END-


戳这里→BB姬←关注我们吧~                            

高产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击收藏〒▽〒支持一下我们。                      

(o゚▽゚)o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当然,如果可以收藏、硬币、推三连就更好啦(`・ω・´)


国外的“网瘾少年”,究竟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