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储能新生态的研究,共享储能与数字储能

2023-03-14 10:28 作者:安科瑞王伟  | 我要投稿

引言: 新型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组成部分正在迅速发展,但仍面临经济性的掣肘和安全性的隐忧。

       共享储能通过资源集约利用、优化调度,为解决储能的经济性问题提供了商业模式上的可行方案;       数字储能技术则为更大规模量级的储能系统提供了本质安全的技术方案,并进一步优化储能经济效益。

经济难题

       新型储能未来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仍面临隐忧。

       一,建设成本高。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增加了产业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压力,直接推高了电池价格。

       二,储能资产利用率低下。服务于单个新能源场站的储能设施利用率低,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从储能等效利用系数看,调研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2%,其中新能源配储的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

       三,项目收益受限。当前的储能主要服务于单一场站,以峰谷套利为主要的收益来源,经济效益有限。分散场站的储能无法实现统一调度与结算,难以通过容量租赁、调频、调峰等多种电网侧辅助服务获得多样化的收入。

       四,商业模式不通畅。储能更多是发电企业的成本支出,不符合“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分担”的市场化原则,没有形成有效的成本疏导机制,也难以形成市场主体。

       五,储能安全事故频发,对行业发展形成掣肘。在高成本压力下,部分项目选择了性能较差、投资成本较低、产品性能差的储能产品,增加了安全隐患。

       六,新型储能运维难度大。储能电站运维涉及到电气、化学、控制等多专业,巡检维修人员有待提升。分散的储能资源难以进行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运营成本高。

商业难题

       广义上,共享储能是引进“共享经济”的理念,一方面使资源所有者更多的取得收益,另一方面又使需求方以较低的价格使用了资源。

概念厘清:共享储能与独立储能

共享储能主要有两种建设运营模式。一是共建共享模式。二是共享租赁模式。共享储能本质上为独立储能运营的一类商业模式。共享储能与独立储能具有三个方面的共性。应用场景角度,二者都既可以用于电源侧的新能源消纳,又可以提供电网的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工程技术角度,二者都作为独立场站接受电网统一调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商业模式角度,二者都作为独立主体进行项目建设运营并获取收益。

共享储能的商业价值

一,经济价值,通过资源共享,减轻新能源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行业价值,拓宽储能收益渠道,打通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而推动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技术价值,共享储能的运行离不开复杂的调度和交易机制,作为虚拟电厂的节点之一也将简化调度。

四,社会价值,通过资源集约利用,系统性地减少资源闲置浪费及因此可能产生的潜在污染,回归能源革命之本义。

共享储能深化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一,机制问题,需通过示范项目和政策优化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促进各种交易品种开花,完善储能交易场景,拓宽储能收益渠道。

二,技术问题,共享储能的交易以技术为基础,需加大在能源供需计量技术、通信技术、智能调度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探索。

三,安全问题,安全隐患一直是电化学储能的顽疾,而相对于分散储能,共享储能的规模体量将进一步提升,安全隐患随之成倍变大。

结语

       储能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商业模式的创新,也需要底层技术的赋能。数字储能技术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上克服储能的两大核心痛点,将为储能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储能新生态的研究,共享储能与数字储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