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2022:营收46亿,其中MOLLY 8.02亿元
编辑:努尔哈哈赤
3月29日,泡泡玛特发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泡泡玛特实现营收共46.2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较去年下降了75.9%;调整后净利润为5.7亿元,同比减少42.7%。
泡泡玛特去年加速了海外扩张,海外市场的收益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147.1%,占全年总收益的9.8%。下面将详细分析泡泡玛特2022年营收状况。
中国内地市场“熄火”、增速放缓
2022年泡泡玛特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收益数据并不像前几年一样亮眼。尽管总体上仍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增速大大放缓;除了疫情带来的冲击,泡泡玛特的内地市场没有新的收入增长点也十分关键。
机器人商店收入3.78亿元,占总收入的8.2%,同比下降19%。2022年多地出现疫情,机器人商店营业状况不佳,销售利润下降。但2022年泡泡玛特仍然新开了206台机器人商店,从2021年末的1861台增至2022年末的2067台。而中国内地线上渠道收入18.2亿元,占总收入的39.3%,同比减少1.7%。
线上渠道主要包括自泡泡玛特抽盒机、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以及其他线上渠道。其中泡泡玛特抽盒机在微信平台上自主研发设计的小程序,2022年实现了9.54亿元的收入,占线上渠道收入的52.2%,增长了3.6%;京东旗舰店2022年收入1.37亿元,占线上渠道收入的7.5%,下降了3.7%。天猫旗舰店2022年收入4.6亿元,占线上渠道收入的25.3%,虽然是第四年取得天猫双十一大玩具销售额第一名,但全年收入下降了22.8%。
2022年线上收益缩水,整体同比下降了1.7%,受到疫情封物流以及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在天猫与京东这两大主流网购平台的旗舰店销量都在下降,甚至天猫旗舰店还出现了22.8%这样的大幅度下降。不过今年疫情开放后,这样的情况在未来或许能有所好转,也通过更多线下渠道重新再带动线上店铺。

2、各IP收入:2022年SKULLPANDA超越MOLLY成为榜首按照IP产品划分收入,泡泡玛特收入主要来源自主产品、外采及代销以及其他三部分。
泡泡玛特的自主产品收入是其主要收入,2022年,自主产品收入为41.9亿元,同比增长了5.3%,占总收入的比例为90.8%。
泡泡玛特的品牌产品主要包括:自有IP、独家IP和非独家IP。自有IP收入为30亿元,同比增长16%,该收入占总收入的65%,主要由 SKULLPANDA、MOLLY及DIMOO等的销售收入贡献,其中SKULLPANDA的收入为8.52亿元,占总收入的18.4%,MOLLY收入为8.02亿元,占总收入的17.4%,DIMOO的收入为5.78亿元,占总收入的12.5%。SKULLPANDA作为泡泡玛特今年最火爆的自有IP,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95亿元、占比13.3%,增长到2022年收入为8.52亿元,占总收入的18.4%,成功超越MOLLY成为泡泡玛特最赚钱的IP。





3、各类城市的线下收入:
一线城市零售店收益最大2022年,泡泡玛特来自329家零售店的收入为16.9亿元,其中,泡泡玛特在一线城市共有123家零售店(2021年为113家),收入6.85亿元,新一线城市有95家店(2021年为84家),收入4.9亿元,二线及其他城市有111家店(2020年为91家),收入5.15亿元。
机器人商店方面,2022年,泡泡玛特来自2067家机器人商店的收入为3.79亿元。其中,来自一线城市559家机器人商店的收入为1亿元,来自新一线634家机器人商店的收入为1.19亿元,来自二线及其他城市874家机器人店的收入为约1.6亿元。






新尝试:扩张海外、深化IP
1、扩张海外:线下线上收益高速增长
与今年整体增长的放缓不同,泡泡玛特海外市场的收入却实现了高速增长。2022年共收入4.53亿元,与2021年相比同比增长147.1%。2022年,泡泡玛特加速推进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业务DTC(Direct To Customer)战略,不但持续扩张亚洲区域市场,并且在英国、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均开设了当地首家线下门店。同时多次参与海外大型展会如DesignerCon、MCM动漫展等,并举办IP主题展,持续在海外推广中国潮玩文化。


财报最后表示,泡泡玛特将致力丰富IP 类型,保持高质量的设计创新水平,推出更多头部系列产品,并且对IP进行持续运营,加深粉丝与IP之间的情感连接。并且尝试开展IP文化一系列的建设,不断拓宽潮玩品类,进一步挖掘MEGA、萌粒、衍生品、BJD等品类的价值,开建乐园不断完善相关工艺及生产发售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