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龙和张继科正手拉球为什么不同?兼谈欧洲选手的引拍特点

2023-02-06 12:56 作者:马克聊乒乓-TheMatrix  | 我要投稿

      

        张继科和马龙都取得过耀目的佳绩,这里不分高低,只谈技术。很明显的,哪怕是外行都能看出来张继科和马龙的正手拉球是有差异的。马龙是舒展,张继科是集中。其实他们手上的引拍差异并不大,马龙的腰的引拍幅度会更大,张继科的转腰幅度更小。打个比方,引拍就像出拳往后拉手一样的,拳击运动也是如此,我可以转腰更充分,往后拉手更充分;反之,也可以转腰幅度小一点,往后拉手少一些。引拍幅度的大小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别,虽然看起来不一样,但只要出拍有力且稳定,那么就没问题。

       排除个人主观倾向性的选择,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张继科和马龙的引拍幅度不同呢?其一是打法,其二是爆发力,其三是柔韧性。打法应该是最关键的一环,张继科是偏向反手利的打法。反手利的打法是反手上手比较多,反手使用率比较高,那么引拍发力的重心肯定就是偏反手利一些的。反手利的打法就意味着双脚站位是比较平的,这种站位本身就是偏向反手多一些,算是更利于反手引拍发力的站位。既然是偏反手利的,那么正反手转换的时候,反手转到正手的时候,正手的引拍幅度肯定就希望能小一点,这样摆速才能上去。一个人总不能反手引拍引拍充分,然后到正手引拍也充分,这种理想的状态肯定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要么是顾反手,要么是顾正手,两面都顾到,这肯定是不现实的。我们日常所说的两面均衡只是相对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两面都超级强的弧圈球选手。而且反手利选手通常都是主打中近台的,中近台正手引拍更是要讲究快速,而不能太过舒展。过于舒展,引拍就慢了,容易被顶住。就算是马龙,它也是退台才能把动作做完整的,中近台是不可能把正手弧圈球拉球动作做完整的。

       其二是爆发力,其三是柔韧性,其实两者是有关联的。张继科是属于爆发力特别好的类型,而马龙是属于柔韧性更突出,肌肉力量相对弱的类型。当然了,一个人不可能啥都占完了,爆发力和柔韧性都做到最好?这不太可能的。对于马龙来说,他爆发力相对弱点,那么他就需要腰身的引拍幅度大一些,通过腰身的发力去弥补爆发力相对弱的短板。而张继科就不同,他爆发力好,相对不需要那么大幅度的引拍。而且张继科本身就是反手利为主的打法,他站位是偏向中近台一些,中近台正手拉球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幅度,也不能用那么大的幅度。

       这里再把话题发散开,欧洲选手的腰身引拍其实幅度也小。因为欧洲选手普遍更高大,大部分是一米八以上,萨姆索诺夫甚至一米九,这种个头,你让他们腰身转动幅度过大,他们根本来不及发力,很容易被球顶到的。身形小的,腰身肯定就更灵敏,是有条件去转动更多腰身的;个头大的,他根本就不可能转腰太多,动作频率会慢很多。打个比方,NBA2.1米以上的动作速率肯定就更慢,根本比不上1.8米的小后卫;所以nba经常出现“小打大”,靠的就是小个子的动作速率更快。

        有些业余球友还“嘲讽”波尔,说他的动作不那么“标准”!拜托!波尔可是赢过“二王一马”的传奇球星,他的动作不可能有啥问题。标不标准是看的发力原理,顶胯转腰收小臂抓拍,波尔当然是标准的。波尔是1.81米的身高,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不同,不能以某一个人的动作形状去衡量所有人。

        而且不同的底板和套胶的组合的脱板速度也不同,弧线的低平程度也不同,出球的速度也不同。波尔用的外套加外置alc,出球本来就快,这就意味着对方回球也快,节奏很快的前提下,腰身的引拍幅度肯定就得减小一些,否则会被来球顶住的。

        爆发力好的,身形魁梧的,腰身的引拍幅度就可以小一点;柔韧性差点的,动作速率慢一些的,腰身引拍幅度也得减小一点。如果身形瘦一些,动作速率快的,引拍幅度就应该做大一点。

         总而言之,标不标准不是看“表象”,而且看运动链是不是完整,顶胯,转腰,收小臂,转手腕,手指抓拍这些是不是到位。引拍幅度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速率去调整,不能照搬某某,不能依葫芦画瓢,要因人而异。


马龙和张继科正手拉球为什么不同?兼谈欧洲选手的引拍特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