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58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2023-02-02 12:4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8、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类认识的绝对性、无限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类认识的相对性、有限性。人类的思维是一分为二的,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对立统一。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1]人类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认识能力、认识使命和目标,是无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思维,包括“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2],是至上的。但个别人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类,他们的认识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又是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

  但是,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并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互相联结、互相转化的。思维的至上性存在于非至上性之中,非至上性包含着至上性,无数非至上性的总和就是至上性。“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3]这里的重要条件是实践。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认识,经过真理和谬误的反复斗争,使认识的能力无限地发展,对客观绝对真理的认识一步步接近。今天没有认识的问题,明天可以认识;这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代代延续下去就可以解决。从自然科学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者总是割裂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他们或者片面地夸大至上性,否认非至上性,走上先验论和绝对主义;或者片面地夸大非至上性,否认至上性,走上不可知论和相对主义。江湖骗子杜林标榜他的思维共有“至上的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实际上是歪曲思能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把个人思维绝对化、神秘化。企图为他建立唯心论的哲学体系和假社会主义制造根据。[-]鼓吹“顶峰论”,离开认识的相对性讲认识的绝对性,把他的思维绝对化、神秘化,目的是妄图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我们掌握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法,就能有力地批判各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26页。

[2] 《马克思恩格所选集》第三卷125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25-126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58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