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57 间断性和不间断性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57、间断性和不间断性
间断性和不间断性是反映物质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间断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不连续性,是物质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中有限性的表现。不间断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连续性,是物质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中无限性的表现。
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的根源是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物质世界的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新的矛盾解决了,更新的矛盾又产生。正是由于物质世界的内部矛盾,使世界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引起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从一种质的过程推移到另一种质的过程,出现“渐进过程的中断”。所以物质运动就表现出间断性和不间断性这两种状态。间断性和不间断性是辩证的统一。没有脱离间断性的不间断性,也没有离开不间断性的间断性。黑格尔说过:不间断性和间断性“这两个规定,如果单独来看,没有一个是真的,只有二者的统一才是真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这段话,认为这是“真正的辩证法”。[1]一切物质运动形式都是既间断又不间断地向前发展。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机界、有机界等等不同的阶段,显示出它的相对的间断性;但自然界始终在继续地向前发展,这又显示出它的绝对的连续性。自然界是既间断又不间断地向前发展。同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历史阶段,显示出它的相对的间断性;但人类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这又显示出它的不间断性。人类社会是既间断又不间断地向前发展。不仅物质运动形式是既间断又不同断地向前发展,就是物质运动的每一具体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也是既间断又不间断地向前发展。我国农村土改以后,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显示出农业发展的间断性;但这些相对的间断性,又构成了它的连续性。今后人民公社还要不间断地向前发展。间断性和不间断性又是互相转化的。间断性在一定条件下向不间断性转化,不间断性在一定条件下又分化出间断性来,如此反复无穷,汇集成整个宇宙的无限发展的长流。
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辩证统一的哲学基础。间断性决定革命发展要有阶段性,波浪式前进;不间断性决定革命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推进,不断革命。教员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正确地解决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和革命发展阶段问题,特别是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注:
[1] 《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1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