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军事安全部后勤局(国防部后勤局)

2022-05-21 05:46 作者:向菲力欧  | 我要投稿

欢迎回来,指挥官。您在神州的度假一定很愉快吧!

    哦,不好意思还没做自我介绍。我是隶属于莱茵协约安全理事会的“新世纪”人工智能,是新纪元级智慧型人工智能的三号机,当然您可以叫我的小名,洛蒂。顺便请允许我为您呈上最崇高的敬意,指挥官。(微笑)没有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我们的原型机就可能被苏联俘虏了……

    很高兴您回到莱茵接手工作,您知道的,新的防卫部署计划没有您不行。我这次出现,是为了给您“简要”的介绍您出使和度假神州期间,莱茵安全理事会和德意志国防军内部的一些变动,方便您进行下一步工作。今天的第一课,就是莱茵协约安全理事会下属的国防部后勤局。

    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伊甸尼亚指挥官精诚合作,将苏联红军反击回莫斯科,也亲口称赞过伊甸尼亚优秀的后期补给系统。而国防军在二战中被诟病的后勤问题也在战争末期受到了重视。即便您作为一个纯粹的将领,也常常受到政府和后勤部门的多方面的制约——无论是战时的军队调动,后勤保障,还是最致命的和平时期军备状态,武器研发和生产等等。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走向的不一定是牌技,而是您的卡组里的好牌有多少张。

    为了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以及在新的威胁下生存,您的支持者,也是现在的德意志凯撒首相、莱茵最高安全理事会首任理事长——魏斯·温特阁下着手改进了德意志国防军的整体架构,并且更好的融入进莱茵协约的联合防卫结构中。于是也就有了前国防军后勤局,也就是现理事会-莱茵国防部后勤局。

    温特阁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德意志作为盟军抵抗苏联的最佳盾牌和前沿阵地,如何取胜和快速取胜成为他朝思暮想的课题,与前任首相一样,也许这个课题将会缠绕他们一生——哪怕在任期结束后,因为德意志更像是一庞大的防卫军队,管理着一个国家,而非其他欧洲国家是政府领导着一支军队。但是这批烈马也不能放着性子来,放任国防军只会把德意志卷入更加危险的未来,或者是穷兵黩武,如同那个红色阵营一样。

    无论是神州的军部官僚体制,还是伊甸尼亚的国会审核机制,都有着各方面的优缺点。神州有着极强的执行能力,一旦上层经过决定的军事项目,都将竭尽全力去完成与开发,并按照上层的要求全部实现和列装,而伊甸尼亚的国会则对军事项目进行各方面的审核,包括但不限于审计与听证会等,在多方面因素下进行判断,但都逃不了外行指挥内行的嫌疑,虽然这是必须有的概念,但如何消减外行的固有思维逻辑,以及财政观念和军事项目的完美平衡,避免各个环节的扯皮和阻力存在,是所有国家的难题。但这个难题,被德意志以巧妙的方式避免。

    最初的国防军后勤局就是这一切的解决方案,温特将后勤部门拆分扩大,并直接提升为和国防军同等的部门。后勤局直接向首相本人负责,而且专门对国防军进行约束的同时,也对国防军的战争目标负责。现任后勤局隶属于国防部,但实际上同样不对国防部负责,而是直接受到安全理事会管理,并且监督和约束莱茵国防部。(实际上是莱茵军事安全部,但一般公民和网友都称国防部,没啥区别,就因为莱茵在国家和联合国家之间概念比较模糊而已)。

    这样的目的很明显,本质上也是一个约束军队的管理架构,常理来说这样的组织往往只会恶心军队,但后勤局并非如此,正所谓从人民中走来,向人民中走去。后勤局的人员流动和政治捆绑都与军队息息相关,同时也被行政参入。后勤局的人员由几部分人组成,首先是一线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历战老兵,基础士官,士官长等人员。这些人最知道前线的惨烈症状和基础作战的优缺点,最了解一线从战术和军备上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时候会有不足。当然,他们或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第二部分人员由自愿加入的中级军官,各级参谋人员,技术军官和后勤官员组成,这些人了解事物的流程、细节和原因。他们往往知道是因为什么因素导致了缺失与不足,以及解决办法。但不代表有了问题和解决问题,就等于最好的解决方案,于是有了最重要的第三部分人员,由财政官员、军队文职与国家行政人员,和自愿的高级将领,公司集团的执行官和数据分析员等等组成,用以制衡和考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协调各社会阶层来判断这些解决办法的费效比。三种逻辑的人员形成的三位一体思考方式,形成了后勤局的主要人员构成。

    有人说把各形各色的人混在一起,往往会形成小团队和厮杀,后勤局显然就是个大熔炉,几乎完全不相干的人都可能混在一起,就算一起生活,吃饭、讨论和办公,都可能干起架来。后勤局确实时刻爆发着激烈的争吵和讨论,或者说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都在倾泻着自己的想法。就算每天每个小组都会在上午的讨论共创中汇集想法和初步推理,都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新的东西来,支持和反对从提出的一瞬间几乎就会同时出现。但阶层团体却在这里非常微不足道,外界猜测的原因有许多——比如说扁平式管理以及半军事化管理,后勤局里没有军衔和等级,只有任务和职责,包括负责内容,在这里士兵和将领一视同仁,官员和军人没有区别。这可能和后勤局来往人员机制有关,评估所的人员调往其他单位都会依据后勤局的记录,来安排合适的位置并给予重任(注意是重任不是重点培养),保障所的人员出来后人均麦克纳马拉,即数据主义者。往往都是各部门单位的顾问、参谋等,负责给计划唱黑脸的关键人员。其次是人员会打散在一起,形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都不同职责,来自各个方面。每两天各小组就会汇集提案,每四天集中讨论,每周总评。另外一方面往往后勤局处理的问题,都是来自国防军、国防部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这时候局内人和局外人(指提出想法的军队),内外就有了区别,矛头就有了指向,但不完全是局外人,毕竟大家是自愿和委任加入的后勤局,来这里都是带着老部门的目的进来的。

    欧洲各国对后勤局进行过多次考察,和观察员形式进入讨论,最终认定这个机构能够担负起欧洲防卫策划的重任,也是唯一一个具备该能力的人,各国的相信是有理由的,很可能是因为德意志的历史就是被侵略的历史,并且在这个世界里,欧洲受到苏联等国的安全威胁,时刻如同达摩克斯之剑一般悬挂在头顶。也可能是这种强烈而统一的目标感和信念,让大家坐在一起时,即便来自各地,有着不同的观念和思想逻辑,却能有所进退,一切都是国家强调的牺牲与奉献,一切都为了德意志和莱茵协约的安全稳定,一切都为了有一天能够卸甲归田。这种特殊的反战情绪让他们融入在一起,互相称之为同志,这才有了莱茵协约成员国对后勤局的信任,和对德意志国防力量的信赖。也许这才是后勤局那惊人的稳定态度背后的核心因素。

    后勤局分为三类六所,分别是陆军装备评估所,陆军装备保障所,和同样的海空评估所和保障所。各类别的联动非常频繁,以应对立体化作战的理念。最大的区别在于评估部门和保障部门。评估部门负责应对来自各阶层包括自己的军事相关问题与解决方案,评估和协调工作都是主要内容。但最多的是装备问题的协调和评估,当任何集团和部队想要新的装备,或者说提供了图纸和思维,或者是改进装备和制造,都需要通过装备评估所,他们将会在后勤、战术、战略、备战时间、意义和财政与生产多个方面进行判断,最终推动计划的发展和执行。评估所做出的决定和答案就代表了最优秀的方案,拥有首相和莱茵协约安全理事会的全权支持。他们有权利干涉和调用莱茵的绝大部分资源,对各阶层部门下达指令,来协调装备生产和研发,虽然对于非德法意国家影响力有限,但考虑到莱茵协约国当中各国分工类别较为明确,也主要是这三个国家提供防卫能力和装备,其余国家负责辅助,基本上能够决定莱茵协约的装备问题。

    保障所则基本上以数据主义者为主,保障所时刻在分析着各组数据和装备列装数据,以及生产线等状态。他们一方面负责监督生产工作,保障装备质量,一方面评估所必须和保障所达成一致,才能敲定新装备的上马与列装。而保障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各部队装备的战力维持、保养、后勤保障和配输等问题。各部队依旧保持自己的后勤给养能力,而保障所则监督、维持该能力,并起到中央输送与调配的作用。(类似师属炮兵和中央集团炮兵群的概念)尤其是其管辖调配的“艾丽卡”自动化战争供应链,能够在战役中为各战斗群提供后勤保障,通过自动化分析和同步数据,令战场上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队都能获得充足的给养输送。同时各部队的参谋长和军需参谋的数据支撑也由保障所提供,被各指挥官笑称为“为失败主义谋士提供数据支持”或者“没有问题也要制造问题,还要给问题背书”。

   ( 当然,后勤局也并非完美或者万能,虽然解决了军政经协调问题,并且尽可能的给予了最佳军备答案。但是过大的权利和能力难免引起了各国的担忧,大有篡权和统一莱茵各国的驱使,虽然在苏联威胁下,莱茵推进一体化合并是必然现象,但是显然在后勤局的紧逼下,莱茵协约各国政府必须对安全理事会有着绝对的统治力,说白了就是军政接近合一,虽然德意志凯撒国作为军事化国家毫不关心这种东西,不过其余国家的一些阶层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就算后勤局并没有政治利益,因为人员早晚要流动,也缺乏自我利益因素。结局要么是后勤局捅穿窗户纸,推动了欧洲合并。要么是各国为控制住安全理事会,逐步军政合一(我就是军队代表,这样不就稳了?)。可惜,在这个动荡的西历第2个千年当中,地球之上就只有无尽的战争,因此这个问题还真就靠自觉。)

    以上就是莱茵安全理事会对您阐述的结构变化。想必您早就大致理解了其中的关系,这些只是走个流程罢了。您稍后可以休息一下,我会给您提供几份军备报告的简要分析……哦对了,温特首相……希望您今天晚上能和他进行线上私人通话,汇报您在神州的情报工作内容,我想是关于神州公主和青龙战斗核心舰的图纸问题,希望您做好心理准备和……文件准备。

    那么,请允许我先行告退,一会见……

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军事安全部后勤局(国防部后勤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