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冥想方法总结&交流
我练习步行冥想有一段时间了,总结一下练习方法、经验、收获。希望能帮上有需要的人,以及拓宽思路。有任何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量回答。
练习方法
方法很简单,一般在走路时,我们会自动无视掉脚下感觉。这个练习就是在走路时,把注意力放在脚踩在地上的触觉上,持续感知这个触觉。练习时目视前方,无需把目光放在脚上,也不太安全。传统中的冥想,也是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特定的东西上,然后保持住。走神了就轻轻把注意力拉回来,在这个注意力拉扯的过程中,你的集中力和感知力会得到提高。
大家在练习时,可以自行选择集中注意力的对象,一般称这个对象为“锚”,一旦选定后,就不要频繁地更换了,选择自己能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是最好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练习。可以想象为,一个把你的注意力钉在原地的锚,任凭脑中的杂念如何想带偏你,你自岿然不动。脑中出现杂念时,任凭它们消失就好,不跟不随,仿佛是个旁观者。走神也完全没关系,这是必经的阶段,在意识到走神时,你的集中力已经得到了锻炼,把注意力轻轻拉回即可。
怎样算是没有走神?只要持续感知脚下的触觉,就算没有过关。脑中出现想法,只要不跟着走,不沉浸其中,就OK。
注意力涣散的问题不是一日而成的,也不可能一日解决。细水长流,切记不可急躁,一切顺其自然。健身也是同理,每日做好该做的运功,补充足够的营养,然后等待身体自然地长肌肉。大脑也是如此,改变的过程你是控制不了的,是你的潜意识和身体自主运作。不要抱着太强的功利心,否则短时间内没见到成果就会出现挫败感,进而导致放弃。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种一棵树的最好时机是十年前和现在。
记住要点:放松,做你该做的部分,然后耐心等待结果即可,你的大脑和身体会给你答案。专注于自身的感受。最后,无论发生什么,要睡个好觉,少熬夜,好好吃饭。
注意事项
这个练习的好处是不限时间地点,只要可以走路,就能练习,比如上下班,上下学。在练习过程中,首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暂停练习,不差这几分钟,自己的安全优先。学校的操场和公园是最好的,没有条件的可以自行挑选适合自己的场所。
关于练习时间,本身冥想就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急不得。举我自己的例子,我每天晚上8:30准时出门,散步+练习,本身饭后步行就是一个锻炼,再加上修心,岂不美哉。根据当天的心情和天气,我会行走1.5-2个小时。大家可以做个参考,但没必要像我一样走那么长时间,我只是每日集中在这个时间段练习,拆分到一天的几个时间段也完全OK。冥想十分钟就有效果,初学者不求量,和健身一样,先别多想,只要能去做,就是胜利。
这个训练的核心是放松。一切顺其自然,仿佛一切都是过客,你是一切的旁观者。不要刻意,也不要急躁。出现杂念,随它消失。慢慢地,杂念会越来越少。在你可以做到“被动”注意时,就算是阶段性的胜利了。这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很好锻炼大脑的过程。长期冥想的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胜于常人。很多宗教都有类似的大脑练习。
关于听音乐。是可以的,但建议不要听有意义的歌词,或者太燃的音乐,否则脑内小剧场你懂的,听到激昂处恨不得和脑内敌人大战八百回合,早把感受脚下忘记了。所以新手不建议这样。
可能经历的阶段
第一阶段
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是最容易放弃的阶段,因为我就是在初始阶段反复横跳了很久。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经历隔几秒就走神。像我这种意志不坚定的人,经历过反复的自我否定+放弃练习。我本身多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导致我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强迫性思维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没有强迫性思维,或本身注意力OK的人可能不会经历这个阶段。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坚持练习,很快就会有能感知到的进步。
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杂念减少,注意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在练习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杂念,但是可以做到极短时间内注意到,并把注意力拉回来。到达这个阶段时,我才真正开始享受练习的过程,因为体会到了心态和思维上的进步,以及真正可以在练习中放松。我的强迫性思维减少了,注意力提高了。有些人可能会经历在第一第二阶段之间反复横跳,这是正常的,保持练习。
第三阶段
我目前在第二和第三阶段之间徘徊。理想状态下,第三阶段已经可以做到“被动”注意了,你可以注意到生活中被你忽略的东西。你的意识变得稳固,仿佛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所谓的被动注意,就是外界的信息仿佛主动向你靠过来,你没有刻意去做什么,但就是能感受到。目前我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阶段。
关于锚的选择
选择自己更容易集中的锚是很重要的,脚底的触觉对我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不是。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路:手心散发出的温度,鼻尖,眉心。因为脚踩在地上,可以持续提供触觉,所以我更容易集中在上面。
2022.5.26更新
更新一个日常练习的小方法。我在平时做事的时候,会把注意力放在左手手心散发出的温度上,和步行冥想一样,持续感受这个温度。在保持感受的同时,可以试着阅读或观看一些带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文章和视频。试着在大脑内部不发出声音的前提下理解其含义,长时间练习有奇效。
2022.6.16更新
近期收获。感觉睡眠有变好,以前很难入睡,而且我有些神经衰弱,睡不踏实,一点声音就会被吵醒,醒来脾气很大,还需要戴耳塞,长时间戴感觉耳朵很难受、很痒。前几天试了试不戴耳塞,可以轻松入睡,一觉睡到天亮,意外收获了。感觉心平稳多了,不会乱发脾气。
2022.11.26更新
被封在家,没法做步行冥想了,悲。更新一个懒人专用练习方法。方法如下,首先躺床上,找个你舒服的姿势,我喜欢仰躺,全身放松(重要),然后带上耳机,找一个五分钟左右的视频,任何内容都可以,但是有一点理解难度的更好。然后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双手散发的温度上(或者其他你更容易集中的部位),然后听耳机里的内容,尽量保持长时间不走神,同时理解视频内容,尽量保持脑内不发声。听完后闭眼回想视频内容。
这个练习更具有实用性,尤其针对看书看一半突然走神,然后又要从头开始看的人士(是的就是本人)。
每天练习一到两次即可,如果你觉得五分钟视频没难度了,就增加视频时长,如果能连续保持半个小时以上不走神,并理解视频内容,那可以算是上升一个台阶了,视频时长无上限,但基本上能做到四十分钟以上的,你已经可以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到和以前的区别了。
2023.2.3 更新
前段时间阳了,怕死,就停了一段时间的练习,最近继续开始了。补充一点其他正念练习。正念练习的本质就是去感受,有很多日常活动都可以用作练习。
比如吃饭,在用餐时不要看手机,持续把注意力放在口中食物的味道上。更进一步可以把眼睛闭上,关闭其他感官。如果做到了这点,你会从大脑深处感觉到放松,那是一种很令人愉快的感受。我以前可喜欢边吃饭边看吃播下饭了,现在不看了,吃饭不带手机,就只吃饭。
可以做的还有刷牙一类的需要一定时间和重复动作的活动。习惯这些感受之后,慢慢做什么事都可以专心致志,这是很好的习惯。专注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尤其是现在。
有些人可能会对“一心多用”沾沾自喜,比如在写作业的同时听视频。其实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是不可能一心多用的,你的注意力只是在两件事物之间飞速的转移,时间长了注意力就容易涣散,很难专注在一件事物上。所以要尽量改掉这个毛病,刚开始是会很难,有“戒断反应”,不看手机就抓心挠肝似的。要相信自己能做到,信念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给自己时间,别气馁。慢慢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手机的很多APP的设计初衷就是让你沉迷的,这不是你的错,卸载掉它们,慢慢摆脱对它们的依赖。
大概就这些内容了,算是对我近期练习的一个总结。以后有新感悟会进行补充,写这个也是为了抛砖引玉。如有更好的见解和方法,非常欢迎讨论交流,评论区和私信都可以。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和我一样有类似困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