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石器时代

2023-03-31 12:06 作者:喝罐冰峰吧  | 我要投稿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打制石器,加工粗糙,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时期,制造精细。


一、旧石器时代

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有三百多处。

旧石器早期的猿人遗存主要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蓝田人距今八十至六十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北京人距今七十至二十万年,是考古材料最丰富的猿人,位于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目前已经出土40几个人类个体,发现打制石器超过十万件,洞穴内发现灰烬基层,证明了北京人有用火能力。

旧石器中期的人类被成为早期智人或者古人,已经脱离猿人阶段,距今约二十至十万年。我国主要有马坝人(广东曲江)、长阳人(湖北长阳)、丁村人(山西襄汾)、许家窑人(山西阳高)等。其中许家窑发掘出大量动物骨骼,骨骼非完整个体,是食肉后的抛弃物,这证明当时狩猎业已相当发达。

距今五万年左右,人类原始特性基本消失,此时的人被称为晚期智人或者新人,这段时期属于旧石器晚期。我国发现的新人化石有河套人(内蒙古乌审)、柳江人(广西柳江)、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等。其中山顶洞人最具代表性,距今约三万年,洞穴中发现石箭簇,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使用弓箭,还发现了磨制骨针和燧石,证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缝纫技术和人工取火能力。

旧石器前期人类社会通过血缘联系成为群体,群体中只有母子关系是确定的,父子关系尚不存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婚姻形态的约定,只有同辈的男女可以缔结婚姻关系,被成为“班辈婚”。到了旧石器晚期,中国社会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是外婚制,否定了本族兄弟的通婚关系。


二、新石器时代

中国境内的新石器遗迹已发现超过一万处。

新石器早期的遗迹代表为:玉蟾岩遗址(湖南道县)、仙人洞遗址(江西万年)、南庄头遗址(河北徐水),距今约一万年。磁山文化(河北武安)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距今约八千至七千年。上述文化遗址中有农作物遗迹、农具出土,证明当地的生产方式已经由狩猎、采集过度到农作物种植。

新石器中晚期主要代表是中期的仰韶文化(河南渑池)、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和晚期的龙山文化(河南、山东)。仰韶文化距今七千至五千年,农业以种粟为主,畜牧业饲养猪、狗,制陶业以彩陶著名。红山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其中出土大量精致玉礼器,发现了祭坛、女神庙等大型祭祀建筑遗址,证明这里已产生明显的社会分化,中原文化可能收到影响。龙山文化距今五千至四千年,磨制石器比仰韶文化更加精致,出土了一些新型农具,畜牧业饲养牲畜种类更多,牛、羊、鸡开始被饲养。陶器以黑、薄的“蛋壳陶”为主要特征。建筑技术也有很大提高。

此外,全国其他地区同样大量出土新石器中晚期遗址,不少有各自的特征,如齐家文化(甘肃广河)出现青铜器,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发现祭坛和以琮为中心的玉制礼器,草原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细小的打制、压制石器为主要特色。

各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既有自身特点又互相影响,它们与之后的华夏文明都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应视作多起源而非单一起源的文明。

母系氏族社会以最年长妇女为首,实行共产经济。仰韶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墓葬为男女集体合葬。随生产和分工的发展,男子地位提高,其生产的过量物品是私有制的萌芽,男子开始需要有明确的子女来继承自己的“财产”。

在此基础上,婚姻形态由族外婚变成确定主要配偶的对偶婚,逐渐向一夫一妻制过渡,母系氏族社会演变为父系氏族社会。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墓葬中,男子地位的提高在葬式上已显著体现,单人葬盛行,陪葬物的质量、数量出现明显差别。

氏族公社进一步组合成为部落,部落内各个氏族之间完成通婚。早新石器时代晚期,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形成权力机构,推选军事首领。社会组织的上层逐渐产生世袭,基层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以地缘为基础的农村公社。

中华文明的雏形就此出现。


石器时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