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动画电影中“哪吒”形象的改编之路

2022-08-27 19:05 作者:终南影话  | 我要投稿

    提到“哪吒这一人物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早在唐朝时期,哪吒的形象就已经开始出现,唐朝的佛经中是最早出现哪吒神话的源头。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介绍了哪吒这一人物的由来,脚踏“风火轮”、头戴“乾坤圈”、手拿“火尖枪”的说法也是从这部小说中而来,至此在之后的小说如《西游记》以及无数的电影改编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从1961年的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开始,哪吒的经典形象以其鲜明的特征和历史渊源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随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哪吒的经典形象以各种形式和样貌出现在银幕上,尤其在动画电影这一类作品中进行了不同风格的改编,近年来占据了电影票房前列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21年上映的《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动画影片,在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做了巨大的创新。哪吒形象的改编之路源远流长,这对于国内经典IP改编动画的创新和提高,以及对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都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价值和帮助。

    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国内开始了出现一些关于哪吒形象的动画作品,直至今日,这些作品仍是动画电影历史上的经典。由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万籁鸣导演的经典作品《大闹天宫》中,哪吒虽不是影片中的主角,其故事原型也基本上是根据小说《西游记》中的描写而展开的。从影片中所展示出来的哪吒形象,外形上看是结合了中国传统美术绘画而来的“圆润娃娃,外貌上三头六臂、圆润的手臂和腿脚略显哪吒的笨拙,这也颠覆了原著作品中“总角才遮囟,披毛未盖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白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的形象描写,与影片中灵动、身姿矫健的孙悟空形成了大反差。整体的造型上来看,影片中的哪吒也形似于传统的年画娃娃,这也是由于当时国内动画创作深受传统美术绘画艺术影响的结果。总的来说,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影片,哪吒的形象设计一方面体现了对小说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还原需要,由于作为故事中需要与孙悟空进行对抗的角色,因此舍弃了原著中形态貌美的哪吒形象,用以突出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索。

    根据许仲琳的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动画电影《哪咤闹海》,遵循了小说当中所描绘的哪吒形象,建立了一个身上附带着三件兵器、出生时身着红肚兜的活泼小英雄形象。这部七十年代出品的影片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当时对于传统美术的特点,如果单从静态的画面上看,鲜艳的色彩晕染、细腻的笔画勾勒出来的哪吒形象无不体现着传统美术中“笔精墨妙”的艺术特点。另外,《哪吒闹海》也是最早以哪吒作为故事主角的动画作品,由此也可见得哪吒逐渐成为经典改编中的重要角色,而后在此基础上也出现了《哪吒传奇》等电视作品,《哪吒传奇》在延续了《哪吒闹海》当中哪吒得形象之外,也加入了不少创意性的元素,影片塑造了伸张正义的小哪吒形象,也向大众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对受众来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另一部刷新了国内动画电影票房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论是从人物造型还是故事情节上都做出了巨大改编,再度刷新了观众对哪吒形象以往的认知。与过去众多的哪吒形象相比,片中的哪吒是一个傲慢叛逆、行为痞气、敢于与命运抗衡的人物,这与传统文化中“以孝为先”的哪吒形成了反差,同时这也是这部影片中对哪吒进行了“魔丸”降生这一设定的原由,但随着故事发展,影片逐渐衍生了哪吒对于不公命运的突破这一主题,这也是新时代下所提倡的“做新时代的实干家”精神的体现。而在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哪吒重生》中,更是将传统哪吒形象进行了摒弃,影片更多地结合了现代化元素,哪吒的外形上更加注重人物的唯美感,在此前提下将时代下的潮流元素融入,这不仅是对当下年轻一代的时代审美的追求。

结语

    哪吒的文化和经典形象从唐朝时期的初见,有了哪吒名字、身世以及职责的介绍,到明代小说作品逐渐丰富了哪吒的故事情节、形象的刻画,在这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哪吒也逐步成熟并成为了被大众喜爱的人物,因此激发了创作者们对于这一经典形象的大量改编。纵观漫长的改编历程,不论是外部造型还是故事题材上,创作者们都将自己的独特追求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既具有不同的创意,也能够体现每个时代下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哪吒形象的改编之路,对一些善用经典IP改编的创作者及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思路,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动画电影中“哪吒”形象的改编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