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为啥要PUA,说你体能差,核心弱,不能直接开始练?
首发于公众号:健身小食堂
我常常接到读者这样的求助:
去健身房买课,作为一个会上网搜索信息的成年人,他在已经明确向教练提出要求,要学力量训练,尽快学会发力模式的前提下,
教练仍然试图用各种话术,让他先买一些,压根不需要的前置课程。
有时老杨都怀疑,是不是各个健身教练的培训学校,用的教材都全国统一的,因为你在几乎每家健身房,都能听到同样的话术模板:
哦,想学自由重量啊,也不是不行,但是呢,
你的体能比较差,先练十节体能课吧;
你的核心很弱,先练十节核心吧;
你的身体很僵硬,先买十节拉伸课吧;
你的体态问题很严重,先买十节康复课吧;
。。。

先明确一下:
稍微有些健身常识的人,都会明白,以上这些问题,不能说完全不存在,但它们都需要在教学和训练过程当中去解决。
就好比你学驾照,教练说,哎呀你这个脚的控制能力不太够,咱们先别上车了,来来搬把椅子坐下,先原地练习一下对油门和刹车的控制。
这不扯淡么?

只要你没有运动机能障碍,或者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都可以直接学习力量训练,
然后咱们再在练的过程当中,去发现并且解决问题,这才是正途,
脚控制不好刹车油门,那你也得让我反复地去踩,去练么不是?
但是,如果把上述乱象全部归咎于教练的职业操守,那对他们未免太不公平,
尽管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教练培训广告:

事实上,我认识的一些健身教练,往往对于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是非常上心乃至是焦虑的一个群体,
甚至我知道一些,每年会把自己收入至少1/4拿出来,去参加各种培训,
我的学生里面,也有不少专职的健身教练,来跟我学习力量训练,或者筋膜刀技术。
其实这几年,那些容易被这种广告割韭菜的,学历不高,0基础,梦想着5天拿证,然后还能高薪的教练们,在经历了几轮培训学校、客户、老板的多重暴打以后,慢慢都转行了。

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很容易在健身房,碰到本文开头这种,教练要PUA你,期望你多买一些,你压根不需要的课程呢?
我印象很深刻的,去年有一位学生,他正是一名教练,
有一次训练间隙,跟他闲聊,他说老师你教的这些太棒了,我上过很多培训课,但从没有人教给我这些,
很好,那么希望你能把这些正确的方法手段,去传播给更多的学员,
不行啊,老师,你教的这些都很好,但是我回去以后没办法这么教,
还是要做业绩的。
这才是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不应该单纯怪责教练,因为目前主流的健身房,它的商业模式是错的,
错在哪里?
用低于成本的年卡吸引流量(你想想它的铺租+器材+人工+水电,是你折合去一次还不到十块钱的年卡能覆盖的吗?)
然后用私教课作为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
所以他们天然就有,让你买更多课时,最好还要不断反复续课,这样的冲动。

但是,问题在于,
教学教学,这件事情的本质是,
需要尽快让学员学会,
无论你是学驾照,还是学厨师,学英语,学开挖掘机,有哪家是憋着不让你毕业,只不停要你续课再续课的?
所以,商健是把一次性的商品(私教课),期望客户不断复购,作为主要利润来源。
很显然,这个商业模式是错的,
这才是根本的冲突所在。

为什么商健的成本那么高?
受限于咱们城市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没办法把健身房开到远郊来节省铺租,只能选热门地段,尤其是,叮叮哐哐的,很多时候只能选底商,当然了,铺租这个先不谈,毕竟各行各业都苦房地产久矣,也不止健身一个行业。
其次,器材设施,大部分属于浪费但是又必需的。
回想一下,你去健身房,里面的设备,你用过1/10了没有?
大部分用户,只使用其中少数几种,A只用跑步机,B只用杠铃,C只跳操,D只用洗澡房。。。
这些额外的,你压根不用的器材,它们就属于被浪费的,但是又不得不浪费的部分,
都要被算进健身房的成本里面,由会员来承担,
因为这些设备你可以不用,但是他不能没有,
隔壁健身房弄了台划船机,那就也得跟着办一台,
接着隔壁又弄了篮球场,拳击台,游泳池。。。
你是健身房老板,那么你跟,还是不跟?

你很清楚,跟了浪费钱,就那么几个人会用到这些,
可要是不跟,这部分用户就去隔壁了,你要怎么办?
所以开健身房的一盘算,尼玛光靠年卡收不抵支啊,要是课还卖不出去,这划拉划拉,唯一能赚钱的办法居然是,
跑路!
来赖掉会员卡上预存的费用,才能赚到钱,
这样的商业模式,你觉得正常么?
以上,感谢阅读,感谢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