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综艺现状:顶级节目广告费约20万台币,收视率破1勉强不亏本

台湾综艺很缺钱、难盈利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但究竟困难到什么地步,大家却没有直观的概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事实上,在今时今日的台湾电视行业,一个综艺节目收视率能破1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这个数据对号召力强的天王吴宗宪、胡瓜来说都不容易。但哪怕真的破1又如何?不过是勉强回本罢了。

以现在的行情来说,一期棚内谈话性节目收视率破1,广告满档卖出,也不过收入20万台币(4.58万元),而主持人的劳务费、通告咖的通告费就要10万台币(2.29万元),另外还有录影棚布置、幕后人员薪水、音乐老师等开支,加起来也要10万台币。根本没得赚。PS:这个数据来自《联合报》

这极少数收视高的综艺都很难维持收支平衡,那大部分表现更差的综艺又是什么光景?大家可想而知。当然,台湾综艺节目的收入不止来自广告,重播、卖版权、业配也能部分创收,但能填补多少窟窿就很难讲了。

据台湾媒体统计,岛内广告商每年的宣传费用已经有将近一半流入网络,电视行业能分到的份额越来越少。很多岛内电视综艺人也看到了这个现象,果断地投身到YouTube、Facebook乃至内地部分平台上来,沈玉琳、邰智源、曾宝仪、黄路梓茵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网络相比电视的优势太大了,以台湾人经常使用的YouTube为例,电视台要花大钱找主持人、重金请台前幕后整个制作班底,制作免费的节目在固定的时间给观众看,YouTube频道则只需要极低成本、小型制作团队就能做出不错的节目,供观众在任意时间观看,而两者拿到的广告费却差不多。

2021年,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产量连金钟奖提名都填不满,最后只能拉网络节目入选凑数,制作环境的恶化程度可见一斑。

小编觉得,不管在内地还是台湾,电视业都已经是夕阳行业,它未来会继续存在,但地位大概就和广播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