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
1374年,39岁才子高启被朱元璋赐以腰斩,朱元璋亲到现场。刑场上,高启声嘶力竭道:“我一生自比天上仙官,死有何惧!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论断。”临死前,更是手沾鲜血,在地上连写3个“惨”字。
高启出身富家,但父母早亡。虽然天资聪颖,很有才华,但是不喜官场,不爱阿谀奉承。
他一生不求高官厚禄,只求寄情山水,悠然自在。
但是天下大势风云变幻,高才之高启如夜幕之明月,早在16岁时就被当时盘踞在江浙一带的诚王张士诚“招揽”。
高启不敢拒绝,只好硬着头皮上任。谁知这一份经历7年的工作竟成了他日后被腰斩的缘由。
蒙元入关后,对境内的汉族儿女实行残忍的高压统治。
自立国起,由于汉儿饱受欺压,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在帝国初期,凭借强大的兵力和严苛的法律,蒙古贵族的统治者们尚且能维持表面鲜花锦簇实则烈火烹油的局面。
但是等到元末,太后干政,皇帝几成傀儡,内有忠臣如脱脱丞相之辈却不能用,外有各地叛军愈剿愈烈。蒙古帝国的末日已成定局,神器更易,有德者居之!
时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起兵。
强者有以兵革之利割据山河之辈,弱者有啸聚山林落草为寇之流。
这天下诸雄中就以朱元璋、陈友谅、徐寿辉、张士诚、彭莹玉、方国珍、明玉真、刘福通等人堪称雄主之资。
而这天下混战的最终胜利者当然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自古以南伐北者,诸葛孔明六出岐山不能问鼎中原,东晋恒温三鼓而力竭,刘宋刘裕以宋代晋中流击楫却功亏一篑。
元嘉草草更是笑谈,宋有名将而不能用,岳武穆苦于十二道金牌而还。
因而以南伐北胜而据全国者,唯有明太祖朱元璋一人而已!
朱元璋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在他15岁那年濠州发生大旱,第二年又突发严重的瘟疫和蝗灾。
濠州之地民不聊生,无数人饿死、病死,这其中也包括朱元璋的父母亲人。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去投寺庙当行童,后寺庙也无余粮,朱元璋只能开始乞讨生活。
当时的大元朝,上有天灾不断,下有乱贼丛生,内部腐败堕落,外部强敌四起。
在这风云际会的时代,或是为了吃一口饱饭,或是为了搏一个远大前程,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毛主席评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为最重要一战。
他敏锐的判断出陈友谅内部离心离德,于是诱敌深入大破陈军,其余敌人不过是土鸡瓦狗之辈,纵是占据泰半天下的蒙元也远非朱元璋一合之敌。
说回高启,自从诚王“张士诚”处致仕归隐后,便与自己的家人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以户部右侍郎招揽过他,但被高启婉言拒绝。后来虽然参与修撰元史,可也早早归隐。
对于高启的不识好歹,让朱元璋心生芥蒂,也为高启之死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