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件春秋血案中的疑点:卫国爆发州吁之乱,这个女人是生是死

2021-01-30 17:41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左传》里边儿记载了这样一桩发生在卫国的血案: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中略)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左传·隐公三年、四年》



公元前719年,被国君卫桓公逐出卫国长达15年之久的流亡公子州吁纠结一批漂泊海外的徒众,发动了致命的反攻倒算。宫廷之内,血溅五步。桓公身首异处之后,卫国也跟着改了天,换了日。


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如果先君庄公泉下有知,看见自己的两个儿子上演这场萧墙之祸,他一定会非常后悔,后悔30年前亲手埋下的一段祸根


大约在公元前753年的时候,即位五载的卫庄公姬扬迎娶了自己的第一任夫人——来自齐国的庄姜。庄姜虽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又是齐侯的嫡女,身份贵重,但很遗憾,来到了卫国,她始终没能为庄公诞下元子。


为了将来国君百年之后自己能有个靠,庄姜把陈女戴妫为庄公生下的儿子收养在自己的名下,并期待他将来能继承大统,孝顺嫡母。这个孩子就是30年后在州吁之乱中不幸罹难的卫桓公姬完


对两个儿子姬完和州吁,卫庄公的家庭教育以及身后的政治安排都大有可议之处:庄公既已决定将国祚传于姬完,却又对痴迷于舞刀弄枪的少子州吁百般溺爱。


大臣石碏看出了其中的危险,曾向庄公进谏道,您要真是这么偏爱州吁,索性立他为嗣得了!像现在这样,一面儿宠着州吁予取予求,一面儿又偏不给他继位的名分,这不挑着他将来跟新君干仗吗?


执迷不悟的庄公听不进石碏的苦口良言,结果,在他驾崩16年后,姬完和州吁手足相残的惨剧终于爆发了。



如果只是喜欢读春秋的历史,那么,这场卫国血案恐怕引不起我们太多的注意,至少我自己从前读《左传》和《史记》的时候是这样——毕竟卫国在春秋时代只是一个被国际社会边缘化的小邦诸侯,而州吁之乱的持续时间也不算长。仅仅过了八个月,弒君自立的州吁就被卫国人处决在了濮城。


促使我开始认真思考这桩血案,其实是因为《诗经》中的一首《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邶风·燕燕》


东汉大儒郑玄这样解释《燕燕》的主旨:


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


——《毛诗正义》


郑玄推断,《燕燕》的作者就是血案中的那位卫庄公夫人,貌美而无子的庄姜。


州吁政变,杀死卫桓公姬完之后,桓公的生母戴妫在卫国待不下去了。她背负着丧子之痛,治装启程,准备返回母国陈国。《燕燕》乃是庄姜送别戴妫之时有感而作


这就奇了怪了!关于戴妫,太史公在《史记·卫康叔世家》中是这样记载的:


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又取陈女为夫人,生子蚤死。陈女女弟亦幸于庄公而生子完。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史记·卫康叔世家》


照太史公的说法,戴妫生下姬完之后不久便去世了,于是庄姜才收养了这个孩子。要真是这样的话,庄姜又怎么可能在几十年后的州吁之乱中送别戴妫,赋诗言志呢?究竟郑玄和司马迁的记载,孰对孰错


从两位学者的叙述来推断,似乎他们的故事都在《左传》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演绎。《左传》并没说过戴妫生下姬完不久便去世,更没有记载戴妫最终的结局。


这给郑玄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于是乎,在郑玄的口中,戴妫和庄姜变成了赋诗《燕燕》的两位主角。


但仔细想想,司马迁推断戴妫的早亡也不是没有道理:夫在从夫,夫死从子。庄姜收养姬完,正是预做夫死从子的准备。如果养子的生母还在人世,照人之常情来说,这个孩子当然会偏心于孝顺生母而非养母。


换言之,戴妫如果不死,庄姜根本养不熟姬完。卫庄公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安排庄姜收养姬完(这是《史记》的说法),庄姜更不可能主动提出要收养他(这是《左传》的说法)


当然,我们还可以做另一种更大胆的猜测,猜测庄姜收养姬完就像宋朝“仁宗认母”的故事那样——刘德妃的养子赵祯也是宫人李氏所出,并且在收养之后的许多年里,李氏还一直活着。


只不过,被收养的赵祯就算做了皇帝,成了宋仁宗,也仍不知道他的生生母亲究竟是谁,直到养母刘德妃——此时该说是刘太后——驾崩。


拿“仁宗认母”来比附庄姜与姬完的故事,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障碍


在“仁宗认母”那个故事里,刘德妃之所以能一手遮天,对宋仁宗长期隐瞒他的真实出身,主要还是因为仁宗的生母身份卑贱。刘氏是前朝皇帝的嫔妃、当今圣上的太后,居高临下,欺负一个默默无闻的宫女自是易如反掌。


可戴妫不是那样的软柿子。《左传》说,戴妫是随着卫庄公明媒正娶的第二任夫人厉妫来到卫国的,并且还是厉妫的姊妹。这意味着戴妫很可能是厉妫出嫁时的媵女。


照春秋时代的婚俗,媵婚女子来到夫家,地位甚至要高过普通的侧室(也就是妾),与宫女更不可同日而语。戴妫有着这样的身份,庄姜怎么可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横刀夺爱,收养她的亲儿子呢?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一件春秋血案中的疑点:卫国爆发州吁之乱,这个女人是生是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