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档案:德军对长管四号坦克的吐槽

简介:1942年四号坦克换装长管火炮后,火力有了质的提升,但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武器系统,初上战场难免会暴露出一些缺陷。此文便是1942年4月德军前线士兵对长管四号坦克各种毛病进行的“吐槽”(下附有本人中文翻译),当然,在吐槽之余他们也没有忘记提出自己宝贵的改进意见,帮坦克研发人员完善这款新武器。
(资料来源:www.panzer-elmito.org)



原文大意(限于个人德语水平,翻译难免有错漏之处,还望批评指出):
目前关于长管四号坦克的经验
1)战斗舱
a)弹药存放
1、驾驶座与战斗室之间用于存放弹药的架子必须拆除,因为它阻碍了驾驶员通过战斗室离开车辆。只要炮塔稍微转动,他就没法再从前部的进出舱门逃离车辆了。此外,这个架子也妨碍人们从它下方的箱子里取弹药。
2、炮手座椅后面那个容纳两发弹药的弹药架没法用,那里的弹药只有借助锤子和撬棍弄上半个小时才能取出来。单独从战斗室里面也取不出弹药,想要做到,就必须打开舱门,车长和炮手也得离开座位。
3、炮手座椅左侧的9发弹药架是这么工作的:拿开上面3发炮弹后,中间弹药架上的3发就会跌出,拿开中间的3发后,下面的3发便会跌出。补救措施:中间隔板不能安装得太松,而要足够紧,让下方的炮弹不仅能通过上方炮弹的重力保持静止,而且要让其在上方炮弹的压力消失之后也能这样。
4、由于油漆涂得过厚,所有弹药架和容器都太紧,以至于要费很大力气并且借助工具才能将弹药拿出。这一问题在全部4辆四号坦克上都有。
b)DKW马达的电压表
有两辆四号坦克炮手座位左边的DKW马达电压表在坦克被接收时就已经损坏。其他四号坦克上的该设备也在炮手进出时很快被损毁。补救措施:这只电压表差不多位于炮手放置左脚的地方,所以如果不在它上方安装一个防护板的话,造成损坏是不可避免的。
c)无线电操作员的机枪
无线电操作员机枪的固定板会在射击时松动,致使机枪松脱、滑轨被扯下。补救措施:加固机枪固定板。
d)光学设备
人们在两辆四号坦克上发现了光学设备会在首次射击后松动的问题,这将导致火炮无法继续瞄准。这一问题是光学仪器在武器修理厂被拆下后才出现的,人们发现,或许是由于油污和污渍的影响,其在安装时没有拧紧,随后又被涂上颜料。首次射击后,这些油渍和污渍掉落下来,颜料也被崩碎,于是致使光学组件松动。在武器修理厂清洁完毕的光学设备在安装时必须多拧半圈才能拧紧。
e)火炮
长管坦克炮要求人们非常小心地驾驶,不得将炮塔转向左侧或者右侧,尤其是在森林里。即便如此,一辆四号坦克在作战时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
一枚炮弹击中了该坦克附近的位置并打倒了一颗中等粗细的树木。这棵树倒下来砸到了坦克炮管,导致方向机受损,使炮塔无法再转动,坦克也不得不暂时退出接下来的的战斗。在修理厂人们发现,方向机转轴已经完全弯曲变形,下级齿轮已经爆开。补救措施:安装一个滑动离合器或是空转器,当炮管受到较大的侧向压力时能投入工作,使炮塔转动,避免方向机受损。
f)炮管行军锁
火炮的行军锁操作麻烦,通常得花好一会儿才能打开。短管四号坦克上的行军锁则更为合理。
g)浓烟
发射穿甲弹后,战斗室内会产生相当浓烈的烟气,一定时间内会妨碍首次射击后的观察和修正。补救措施:如果在制造弹药时无法避免这种浓烟的产生,那就必须安装更大的排风扇,而且尽可能不要在现有的位置,而应直接装在炮闩和弹壳袋上方。
h)火药残渣的燃烧
在每次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后,车长面前都会出现一簇火焰,它跟浓烟一起作用,阻挡了视线也妨害观察。
2)履带
a)一辆通信车在没有过度驾驶的情况下发生了三次履带脱落事故。
b)有两辆通信车交付时,两条履带的多个履带板就已经撕裂。在短时间驾驶后那些履带板便出现弯曲并损伤了负重轮,紧接着完全断裂。这导致负重轮失去引导,橡胶套偏移,很快就无法使用,不得不重新更换。
3)火炮的效能
穿甲弹的穿透力很强,因此在约1000m远处即使着弹角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完全撕开一辆T-26坦克的装甲,并且不改变其飞行方向,然后进一步损坏坦克内部设备。
全文完,感谢阅读(注:封面、头图均为网上下载图片,非档案原件,仅为美观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