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一2,成长为一流部门总监,学习笔记~
业余段的心态,错的永远是别人,被动等待,急功近利
不责怪他人,不再有疑惑,不再缺乏力量
没有正确的认知,对客观世界和世界的节奏,这次加一个节奏感,get
基层做计划管理:人,事,时
不知道怎么样团结小伙伴,抓不住阻塞和风险点,对时间的把控程度、谁做谁评估
其实这个度,有时候没有必要迭代?比如上次做付款流程,是有点沮丧,然后我可以觉察并问的,但是我没想到这个会复杂成这样,这就是需要时间

计划能力的进阶,协调好人事和时
其实是协调好冲突吗?人和事,人和时,事和时,三者综合?这搞的好像那个概率论一样
感觉是的,来拆分下
首先,对事先砍,砍掉多余的事,和事多余的环节
然后,人事和时的矛盾做避免,单人,单时,只做一件事
然后,思考人和事规模化的时候时不够的方法,可以在基础时就使用,结构有延展空间,这个是方法选择上,从开始就考虑规模化
对事做优化,事的目标确定,策略进行迭代,减少耗费的时间
对人做优化,找更好的人,能做更多的事
再次提炼,计划的能力的模型是人事时
所以提升计划能力,这里面,一般不可变的是时,当然,也可以评估合理情况下找领导要更多的时间,然后是优化人,找更好的人,优化事,就是做事的策略,砍掉多余的事和事的多余环节,这个是量上,策略感觉是质上, 其实量变结果就是质变
然后是优化策略的方向,怎么想出来,可以用时的未来规模性来思考,不局限于当下
然后人事时三者的矛盾,就是单人单时单事
那这个两两矛盾,我觉得后面肯定会有分类的,毕竟这里只是举例,好了,可以继续了

节奏感,问题,是拖延到deadline才行动,解决方法是切割多个节点任务去确定deadline
不做完不休息的节奏,影响健康,职场真的很长,健康也不是自己的,是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设定不工作的间隙,劳逸结合的好处,用间歇性锻炼仰卧起坐能达成的数量可以理解,会休息效率更高。或者时间转移,把半夜干的活挪到凌晨,顺应自然规律
事一多什么都不想干的节奏,拒绝插入,不要破罐破摔,划定当日任务内容,建立正反馈,做完一件庆祝一下,仪式感
问题提炼一下,拖延,不休息,做不完式放弃
正常的节奏是劳逸结合,不劳,不逸,不超过动力和能力

任务协调,我们推别人干,还不如自己干。。。。貌似很多家庭里夫妻相处也是这样,他做不好,他做得慢,跟他较劲我自己都干了。。。。
我曾经也是各种踩坑——在做安规工程师的时候就是这样,还以为这是自己优秀勤奋。。。后来一直都是关注个人能力,然而任务协调是升职的一票否决能力。。。。协调不了同事简单协作,作为领导怎么协调下属,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做大的事情,需要很多的人去做的

专业度一般是认知不够专业度不够,还有一个维度是态度,目标感
坚持行动,执着手段,对目标可妥协,这些都是态度及格线下的
目标感强,不可妥协,还是同行的交付水准比照,或者要超过,把领导的标准当自己的水准,比领导好而且要更好
目标可以有,但落地要找一个点,然后迭代个十次,有一点成绩,就是这样
笨功夫,是一个,而不是一堆
专业能力不是学一堆课搭框架这样来做的

向上协作,执行力的一部分,执行力是一群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做了目标和计划后要向上同步,跟领导不停确认

总监要选择正确的目标,什么策略,要什么资源
时间一长,突发和不可控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多,离开了目标后做下一个目标,能不能再回来
比如我去学了文学史之后,今天就不想回来了。。。
连续性是职场作弊器,其实就是中期目标感,超过一季度甚至一年的时间的计划,能不能在同一个目标上打一年,累计时间差异
责任感,就是部门任务,领导要会识人,能搞定的是什么搞不定的是什么,下属逼了也搞不定的时候,带头扑上去做,这是责任感

策略管理,基层基本就是劳力,中层是要劳心了,做策略管理,过去的方式消耗的成本时间,现在有没有好的方法降低成本时间
业务管理,驾驭业务小引擎,不管是财务总监,目标是人均产出增加,如何花钱在哪里现金流到最终产出,怎么优化环节,最后优化人均产出
业务引擎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决定公司能不能成长为大公司
小公司的领导特别累,是因为没有业务引擎,离不开自己就不能运转

内部资源协调,不能做为基层的传话筒。。。。其实要很清楚自己的部门需要哪些资源做什么事情
团队管理,基层管理靠专业,中层管理专业上不够那么能覆盖了,专业不能立威了,怎么让团队服自己,不能作为一个开会者,下属使唤不动,360环评的时候没价值
团队管理也是一个一票否决权,带人看看能带多少,威望之后还有管理方式的问题,把人放在组织之中有角色,基层的管理方式比较简单,管理幅度——下属不同,沟通不同,中层要会跟不同的人去打交道,要见人性,从基层打上去
员工选用育留,短期KPI可能干掉需要长期才出成绩的事情
跨部门协作:整个公司乌烟瘴气,就自己是个高洁。。。。迈不过这个坎,在职场就是宝宝,被挤走的同事老板不挽留,因为误解了职场——这点简单的协作都搞不定,还能去更大的关系网里协调吗?

见自己真的需要时间,看清自己需要时间,不要追求多长时间内做成什么事情——见自己决定天花板
能力短板——资源型的老板业务做到上亿,但再也上不去
跨行业岗位,段位清0,能力圈不要跨,而是延展
不要太着急
平台太强大,很多事情都不用考虑的,往战略方向锻炼不了

达克效应
纵轴是自信度,横轴是智慧,智慧少的巨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非常自信,然后会被现实推向绝望之谷——自信降低,知道自己不知道,但是在知识+经验的积累下,慢慢的知道自己知道,自信心上升,持续上升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开始放缓,自信程度缓慢增加
这其实是个把造原子弹的工作,变成了过家家。。。
当然这才能流传的广——为了一眼能看懂
实际上的破境之旅
横轴是时间,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不知道,知道做不到,刻意迭代,最后知道也做到,然后循环
而纵轴的程度,其实是有很多要素的,同一时间真实能力、心态变化、自我能力感受
比如学习的时候,知道自己不知道,其实是很开心的,觉得能力上升,心态好,但真实能力其实没上升。。。。
晨练的时候,仪式感后感觉进步了,心态好,其实也没上升,直到你后来开始习惯了,不就是做个晨练嘛,心态下降,感觉能力没上升,但其实真实能力在上升了,等到半年时间,能够通过周边的反馈知道自己上升了,然后心态上升,以为自己成长很大,实际能力跟之前不会太大提升的,然后现实又教做人,心态再下来
因为心态的变化,其实是能力的放大器,我们需要克服心态,还需要克服过去的行为习惯
关键元素:行为,感受,心态的各种循环,还可以加上身体状况
我们需要很多的个人或者外部的刺激,最后不断的突破心态,心态会有很多次掉到谷底

幸福感,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幸福
幸福:
见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情绪相对比较稳定,不会沉浸在情绪里面
见天地,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有能力拒绝自己不想要的
见众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睦
幸福=能力-欲望
在八段以下的幸福方式就是,知足常乐
比如吃个好吃的,比如唱歌等等

总结课程:能力结构,自我评估,为什么会变成短板

总结下这一课,虽然段位表和能力结构里面都已经大致或比较细节的讲了每个能力,但依然这一篇有很多新的东西,对基层落地执行很强的
主动性让领导看到,然后给了做安管保过班的机会,并且在过程中做调整重新思考,责任感让自己觉得要去突破,向上协作不去抢功,但是还是要把握住内部的小方向
包括个人情绪的平稳,和方向感的确定,过好当下
特别开心以前很多不太理解的东西这次感觉特别清晰,我觉得还是要把学习人性列入清单
这次对达克效应,我是用了2年的时间各种实践,个人觉得是非常理解了^_^,在心态和情绪上的平稳化。。。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感谢起明!
over
达克效应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