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应激】可抽取、重塑、淬炼、改变的自己~
昨天想搜一下匮乏感,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概念,丰盛的拥有感可能和松弛感相关,还有就不会贪吃和熬夜了吧,匮乏感到底是哪里来的,那安全感呢
如果说,匮乏感和安全感是来自原生家庭,并且只能由他人给予,这就违背了另一个原则:如果想要幸福,只需要改变我们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且,在所有的改变中,我们都只能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是拥有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不依赖特定的关系或者什么特别的人,这应该才是人生原则
不过搜索之下,武志红老师视频没有这个tag,包括爱写日记的瑾这类的感觉比较有深度的老师也没有,匮乏感关键词下都是小收藏和浏览量的视频。。。不过还是有个tag是社恐的视频蛮有启发的

个人并不社恐,但也不太喜欢社交,但可以表现的像是社牛,也成功误导过教练认为自己没有见众生的问题——但,表象永远是表象,底层的问题才是真实
那位up的大意是,社恐其实是觉得在社交中表现的不够好,所以不想社交,如果别人指出了自己的问题,就觉得自己整个人被否定了,就被激怒了,但事实上,自己是可以“重组”的,别人指出的问题自己可以拿过来为自己所用,形成的新的整体依然是自我,他人否定自己的一个点并不等于否定自己的全部

首先,想想自己也是,不喜欢社交,也是因为觉得自己总是有地方表现的不如意——完美主义的惯性,其实出门就处于紧张状态,一种积极应对状态,希望自己不要说错话做错事,希望自己形象好气质好什么的,要准备的很充分才能见人这种。。。
那完美主义全能自恋本来就是陷阱,自己过去的交友模式,自己又紧绷的累,又没有有效交友——把自己端起来了,难道还能放得下吗?要不停的去证明自己持续优秀,真的很累的。。。
现在已经开始把自己放下来了,会有点不习惯,心里会有点小波动,但自己过往的经历告诉自己这是正确的调整方向,可能还需要具体再调,但放下自己是对的,会很舒服

然后第二个就是,否认自己的一个点,不代表自己整个人被否定,这一条其实启发自己想到很多类似的认知
比如【不羁的灵魂】里讨论的我是谁,第一章第三节就讨论了这个课题,我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这个身份,不是自己的经历,甚至不是现在的形象能定义的,因为换个名字、换个身份、现在选不同的路会未来的经历不同,而自己的外形也一直在变,但,我依然是我,只是在当下有各种体验和感觉,自己好像就不是一个固定的形态,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思想体系,他人如何去否定一个变化的整体呢?自己都做不到搞清楚自己,他人能用什么“武器”来否定整个自己?
他人做不到,那曾经那些被激怒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呢?所以,“从外杀是杀不死的,必须从内自杀,才能一败涂地”,正如看【化宋】所了解的,宋朝从来不是被外族所灭的,是内部先自灭,然后外族才能灭的,任何一个朝代,基本如此
可以这样思考以后,是不是自己以后就可以不应激了,能淡定面对他人的指责或否定?

这可是很向往又很想要的能力呢,来发挥一下吧
昨天跟小伙伴说了一下自己在内心处理不了的情绪,感觉需要抛出去好像才能清爽,结果小伙伴的理解是这是自己很大的一个困扰——实际自己觉得并不是,只是个小膈应,只是最近在追求心无挂碍,所有的大小阻塞都在往外扔而已,就是希望自己能睡的特别沉
于是就会有一种,小伙伴好像小看了我的感觉?总之,会觉得自己层次被拉低了。。。然后心里有点不爽,但的确这也没影响自己睡眠,只是早上起床后回复的时候,就没什么好语气
然后就又在想,自己这是不是太过分了,自己可是很毒舌的,会不会杀伤力有点强了?
如何同时照顾好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这真的是个高难度的目标。。。

所以就这件事做个复盘,来了句“有点攻击性的话”,理解是,他否定我,决策是,打回去,于是后面的情绪就一层层的放大,平复情绪很累人的,平复事情后续也有点烦人
那迭代下,来了句“攻击性的话”,理解是,1,他对我不满?2,他小看我?3,他觉得我的具体某个点不好?4,他觉得我具体某个点跟他想的不一样,只是陈述?
应用自己都无法定义自己来说,是的,我并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就是一个普通生活的人,在寻找一些能合得来的、彼此认同价值能交换的关系,在自己的目标上前行,可能有一些特点,比如自恋残留,比如喜欢学习思考,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签和定义,他人怎么说,也就随便吧,如果那天想思考了,就反思一下自己,如果像现在这样不想思考,那就随便他说
我都不确定的事情,他有多少时间关注和研究我?他能知道了?他的认知层次支持他正确的观察和理解吗?我研究Film那么多,我能确定他的想法?

当然,如果是师兄或者陆教叶教指出什么问题,我肯定是要加入计划清单去研究解决的,因为这涉及个人目标能否达成,但是,那也是意志层的事情——是有时间空间概念的,他们的一个提点,自己最起码是三个月甚至三年去做突破的。。。。
那,其实是提意见的人的身份?或者说,自己是否认可对方?哦是的,身份不是重点,重点是自己的认可度。。。其实还是在自己的角度来筛选世界
那,还是就调整一下吧,为了让自己能够照顾交流双方的情绪,自己还是升级一下决策模型,如果他人一句话,自己起情绪了,想想mix的松弛感,想想是不是自己不认可对方,觉得对方不配来给自己提意见?有点自大了哈,别人说话难道不是他的自由?
至于被他说的对象,他说是我,那就是我吗?他的认知都不够认识我,我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呢,如果他说的话自己有感觉,就像这个up一样,那就吸收一下,如果没感觉,那就笑笑不说话,如果有情绪,那就用这个逻辑过一遍然后放掉,总之,把问题最小化,让情绪和后续事情都不要拉起波动——自己要处理更多的事情,真的更累。。。

第二个启发,就是打造自己的思考,是的,自己并不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科学的分类很多都是从人的角度的,比如美学,比如心理学,自己并不是什么不可分割的整体——优化心理认知,再优化外形认知,找到合适自己的穿搭、工作环境、生活方式、思考方式,这是自己人生的课题,让自己过的更自由舒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人生的目标
所以,自己的确是流动的,我从很多老师和课程、书本那里拿了很多知识来加入到自己身上,然后一点点的去除身上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小伙伴也是这么说的,说自己不断的在去除自己身上的杂质
现在想想,这个比方还蛮形象的
我过去的全能自恋指向逃避到幻想世界,而现在的自恋残留指向自我打造,让自己能成为自己向往的人,就像雕琢自己一样——的确有人浑然天成如同南台卧佛山那样,不需雕琢就是风景,也有好玉材遇到名匠如和氏璧,但自己这样资质普通的,自我雕琢不也是很好吗?
所以,找到了松弛感的一种感觉,就是自己是流动的,自己的所有经历和遇见,都可以取来融入自己,而所有真正的问题点——类似杂质,都可以慢慢的淬炼出去,而自己必须接纳的部分,那就去学习接纳——比如对于自己的脸^_^,自己的头发状态QAQ,放松的接纳,接纳全部的自己,才能有真正的松弛感^_^
就还真的蛮放松的

最后回到选择的生活方式
自己还是暂时不想社交,因为要做的事情做不完,而且都是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人生要什么都探寻吗?太多了,中国太大了,想要到处看遍,时间不够啊^_^,那能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已经很幸运了~~知足常乐,这是快乐的一个方法
自己还是选择先打造稳定的内核,内在的认知结构,没必要过早的上战场,【化宋】里虎子的节奏感还是挺启发我的,他一直在争取时间,国家的经济和兵士将领战备等都需要时间,他的内心有一张很大的时间线地图,而我,现在也有目前认知基础上的时间线地图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就是有成功的条件,在为满足条件而做整体比较优的方案的准备,保障身心健康,情绪平稳,睡眠饮食都很享受,关系和谐这些,不就是人生的终点目标?我要从现在就开始,就活在终点状态,快乐的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_^一生不亏的打法,个人觉得就是这个了^_^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