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旗舰:太空战舰理论知识
注意:本文内容纯虚构,无科普向,无参考价值,无敏感内容,请放心观看
太空战舰是人类的控制力延伸到太空的标志,但太空战舰需要有很多讲究的地方。
太空战舰外壳组成优先级:舰体框架(最高,必须),抗压材料(最高,必须),耐极端处理或涂层(高,在非极端环境活动可忽略),装甲(较高,非战斗舰可忽略),外装甲(中),特殊处理(中)。
由此可知,舰体框架是每个太空战舰必须具备的特征,舰体框架可起到稳固舰体的作用,在建造时必须要搭好框架才能开始工程,一个优秀的舰体框架甚至能在舰体多处被击穿时保护好舰体完整性。
抗压材料也是必须的,只有选用这种材料,太空战舰才能在一些特殊而非极端环境(例如离子风暴,扭曲空间)下行动,当然,如果有内置的力场设备可以考虑替换(钢铁银河共和国配备有反向空间扭曲装置,可根据黑洞内的扭曲程度进行反向扭曲,强制扭曲出正常空间)。
舰体内部组成优先级:完善性系统(最高,必须),常规装置(最高,必须),故障排查系统(最高,必须)生态循环系统(最高,占用空间巨大,短时间行动可不携带)舰桥(高),指挥室(中),舰感中枢(中,钢铁银河特有)。
一个完善的系统才是太空战舰出发的开始,常规装置概括了所有日常需求,不可缺少,巨大的太空战舰中故障可能在任何地方出现,而时刻都有工程师在各个位置待命是很费人手的,因此一个良好的故障排查系统可以精确锁定并处理故障(例如火灾,漏电等故障)。
武器:动能类(如狙击炮),热能类(如热能激光),能量类(如射线),电磁类(如电磁炮),指挥类(如无人机),
武器的选择是个十分头疼的问题,每个战舰选择武器时都要看一遍这个特征表:
狙击炮:体型巨大,耗能巨大,灵活性低,破坏力最强,只有特殊适应性改造的战舰才能装备。
激光炮:体型小巧,耗能低,攻击迅速,灵活性高,威力可变,可用于大多数战舰配备。
导弹井:发射井内置,体型可变,灵活性最高,耗能最低,威力可变,所有战舰均可适用。
鱼雷:体型中等,耗能较高,灵活性中等,攻击周期较长,破坏力大,不建议全面装备。
电磁炮,电导炮:体型较大,耗能最高,灵活性高,攻击迅速,可造成电子干扰,破坏力大,故障性高,只适用于能量供应充足的中型以上战舰。
导弹是个万用武器,如果舰长不知道该怎么配置自己战舰的武器,那就选择导弹,即使是在太空中,导弹也不落后,狙击炮和电磁武器对战舰的要求过于极端,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