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千百巷,唯有萧巷子让人更怀想,看罗文鹤老师对它的追忆
江阳沽酒客按语:萧巷子今天都写成肖巷子,但是沽酒客还是打算让它恢复本来的写法,萧巷子。这个巷子今天还在,虽然变化颇大,而且也比以前宽了不少,但是已经没有原来的韵味。
成都的宽窄巷子是后人的营销杰作,可惜泸州的萧巷子没有成为泸州民居文化的缩影。对于八零后的我,还有对它朦胧的印象,毕竟十多岁的时候,它还没有什么变化。当市府路变成了滕王阁商品房以后,周遭的一些旧痕迹,就支离破碎起来。

图片注解:今天的萧巷子,已经成为连接主干道到慈善路的一条通道了。也拓宽了不少了。
如今,年轻一代的泸州人对萧巷子是陌生的。罗文鹤老师又写了一些关于它的文字记忆,可惜我找了好久没有找到它没有被改建前的照片。还是希望你有耐心看完罗老师的文字,毕竟这是泸州珍贵的记忆。
罗老师正文(编辑校正江阳沽酒客):
老泸州城,在没有改造前有很多的巷子。 南门外有上巷子、 中巷子和下巷子。澄溪口有杀猪巷,慈善路有萧巷子,大什字以北有姜巷子,和巷子,不一而足 。
今天,我想谈谈比较熟悉的萧巷子。我从小在巷子里面的红十字会医院住过一阵。后来我家的“欧亚大药房”又开在萧巷子口。

图片1注解:罗文鹤老师说这是李庄的羊市街的照片,跟泸州萧巷子有点类似。
萧巷子的地理位置在正街慈善路中段与市府路南北向的最后一段连接。巷子全长三百米左右,东西走向,路宽两米 。
从慈善路进去,先爬坡,到现在的卖旧书店处,是最高点,再向前走,下一个缓坡,然后再上个缓坡,接市府路北尾。整个巷子高低成一个S状态。现在的萧巷子左边的人行道,基本上保留着原来的路宽和高低。

图片2注解:这一张也是李庄的羊市街的照片,沽酒客也在努力拼凑当年的记忆,确实有点类似。但是还是有区别。
建国前,慈善路入萧巷子口,左边是一个小书店(局),书店背后的防火墙上,有一块很大的石灰做的长方形广告牌。牌上白底突出的黑字“泸县红十字会医院”。广告顶端有一个显眼的红十字红色符号,简单、庄严、醒目,广告面向慈善路,一直保留到1966年破四旧。
沿坡往上走左边是一排高大的封火墙,墙下没有铺面,直到最高处的罗家花园。

图片3注解:这是王伟老师凭着记忆画的泸州萧巷子,他用的是简体的写法。不知道各位觉得是否有感觉?
慈善路口右边是一个酱园铺,兼卖曲酒。进巷子是一段仓库平房,比路面矮,直到巷子的高处,才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大院,和路面相吻合。
在巷子的高处,左边的罗家花园没有门厅,从开着的大门望进去,只见绿树成荫,门里右边几梯上去有一园亭。
解放前夕花园主人罗体仁(?)打牌中风(脑充血)倒地无救。对面的院子。不知道最初是谁的,只知道在大门的门楣上有红底白字的四个大字,“卧雪高峰”,显示大院主人非同一般,不是达官贵人,便是风流富商。朱红大门里面有门厅,看不到里面的房屋结构。

图片注解:这样的步行街最终商业化也没有成功,倒是成为泸州工艺品和旧货的一处聚集地,虽然只在周末。
走过萧巷子最高处的罗家花园高墙尽头,在下缓坡处,出现了一条小路,与萧巷子成90度。沿小路走进去约80米,就是泸县红十字会医院大门。
在萧巷子与小路转角处的砖墙上,还有一面红十字会医院的广告牌,与慈善路上的一样,只是向西,走进医院,小路两边是白色的小平房,有挂号室,内外科室等。设备简陋,但在为劳苦大众日常治病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慈善机构看病不收费。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了泸县大半个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生护士,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顶着日机的炮火,抢救出了无数平头百姓。南半城里,下营沟,文庙街(市府路),凝光门的伤病员都送到这里。红十字会医院充分发扬了救死扶伤的精神。
从泸县红十字会医院出来再往西走,左边是一排高墙。墙里面是当年的泸县高等法院,门开在市府路老黄角树一面。走到巷子西头和市府路接头处,高等法院墙里面的拐角处,有一棵高大的卷子树,树干得三个大人才能环抱。
巷子的右边,从最高处的“卧雪高峰”庭院往西走,经过天成生槽坊,下坡处到萧巷子西头,是一座漆黑墙壁的大院子。院子的墙壁特别坚固厚实。墙上仅有的几个窗子常年关闭。宽厚的木窗盒子,经常成为路过行人坐下休息和放东西的地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