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肝胆有热。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
口苦—肝胆有热。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 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 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口甜—脾胃功能失常 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 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 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又称“口甘”,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 脾胃热蒸口甜 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 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 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黄散: 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 或清胃散: 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脾胃气虚口甜 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 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 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 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