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缒小说佳句摘抄

三日间的幸福

1.到了这等年纪,我仍然无法从“只有自己最特别”的迷思中跳出。这份自信其实毫无根据,不过是过去的荣光还在作祟罢了。时至今日,我不顾眼前难以翻身的劣势,只是一味地欺骗自己:总有一天能成功,能一举摆脱之前毫无意义的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中的成功越发膨胀。越是被逼到走投无路的人,就越容易陷入对逆境转胜的追求。只不过,这就是人性无可救药之处。
2.的确,很多人都是如此,等着他们的也只有极为平凡的绝望,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苦痛也各有不同。对您而言,您觉得自己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所以在您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人值得被您依赖,因此只能自我扶持。然而只要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倾倒,就足以产生将您推向灭亡的苦痛了。
3.原本对自己容貌还有些许信心的您只好准备执行最后的手段,可是您无论如何也踏不出那一步,因为您终究无法舍弃最后的一丝希望,那份“即便如此,说不定之后会遇到好事”的希望……这的确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希望,不过一切仅止于希望,一切不过是恶魔的某种手段而已。
4.想要提高身价的话,到头来还是只能将眼前做得到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做完吧。……比起这些,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别相信我这种人的建议。明明没成功过,却把成功挂在嘴边的人,不过是不愿承认失败的废物,所以千万别学这种人。这种人根本不曾反思自己的失败,所以也不需要一副很佩服的样子听这种人说话……大部分的失败者只会说什么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定能创造不凡的成就,自以为在尝过人生苦楚之后,就不会再重蹈覆辙了。可是这种失败者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当然也包括我。失败的人的确十分了解失败,但了解失败与了解成功完全是两码事,就算挽回失败,也不代表可以迈向成功,因为夹在两者之间的终究只是一处灰暗的起跑点,可惜失败者们向来不了解这一点。
5.人总是在输得一塌糊涂之后,才能冷静地看待眼前的赌局。但自恃有这微不足道的冷静,就觉得自己有逆转的机会,那未免太过可笑了。
重启人生

1.由托里·希金斯提出的自我差异性理论认为,个体自我包括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又称为自我导向,自我差异就是指现实自我和自我导向之间的差距。
2.无论多么心意相通,对方都有可能在某天离开我。一想到这一点,我就害怕与谁结下亲密的关系。越是合得来的对象,越是害怕遭到背叛后的失望。
3.如果真心喜欢对方,要讲清楚她的魅力是很难的。谈论讨厌的人有何魅力倒还简单得多。
4.那些有些强烈自卑感的人,只要明显比自己优秀的人给予温柔,就会感动地想:对我这种不怎么样的人都能这么温柔,这个人的心灵真是太美好了!还说这是天真还是单纯呢?
恋爱寄生虫

1.如果一个普通的女生打扮得不寻常,采取了不寻常的行动,就表示这个女生的身上发生了不寻常的事。
2.可拒绝了对方纯粹出于善意的行为后,即使是“时间”这位最伟大的神医,也无法摘除他的罪恶感。
3.最了解自己的人不一定就是自己。有些时候恰好就是被自己蒙蔽了双眼,也许别人看见的反而更接近真相。
4.一想到每扇窗户里都有人在经营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就觉得十分奇妙。他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感受到他人的人生了。
5.高坂说服自己,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正常、最合理的。与佐薙共度的那段日子,是他在失去意识前所做的一场梦。就像走马灯一般。那段回忆的确无与伦比,但终究是梦。如果想一直停留在那里,他只能活得像行尸走肉。他应该追求脚踏实地的幸福,追求活着的人该有的幸福。
6.若说这种感情是谎言,他情愿被欺骗到死。
7.“谢谢你回来,我真的好开心。”“我才要谢谢你,为我留了一个可以回来的地方。”
不哭不哭,痛痛飞走吧

1.人类在最脆弱的瞬间,就是对自己产生厌恶的时候。羞耻会让人在对霸凌者生气之前,就先产生自我厌恶。出尽洋相的人,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保护,抵抗的念头便会因此消失殆尽。
2.我并非认为这世界不值得让人活下去。然而如果光看我的人生,我没办法认为这里值得让自己活下去。
3.额头的伤碰一下就疼痛万分,但这种痛楚就像是我存在于此的证明,让我内心舒畅。
4.无论她有什么样的特质,别人都没理由伤害她。
5.当自己忍不住要做坏事时,愿意阻止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6.不管怎样,若有一样东西能比以前更美,总是好事。
7.很多人觉得自杀需要勇气,可我认为这是并未深入思考自杀的是非对错之人才会有的想法。像“有勇气自杀的话,不如拿去用在其他地方”这种话是不对的。自杀需要的不是勇气,需要的只有小小的绝望以及短暂的错乱而已。短短一两秒的错乱,就能够让人做出这种抉择。而且不是因为有赴死的勇气,而是因为没有活下去的勇气。
8.谈恋爱不需要向别人一一证明什么,如果有人觉得有必要,那么这个人多半不是把恋爱当成目的,而且一种手段。
9.我在班上受人厌恶,并不是因为我强得极端,也不是因为弱得极端,而是因为我要强不强,要弱不弱。我的强悍足以让我做出抵抗,但并未强悍到足以保护好自己;我不是软弱到会完全屈服,却又软弱得会放弃改善现状。无论是运动、桌上游戏还是痛揍,打倒这种“看似很强却很弱”的人才是最好玩的。即使有所自觉,也不会因此变得更强或更弱。光是明白原因,不安的情绪就能减轻许多。人生过得越悲惨的人越会趋于自省,多半就是因为这样吧。
10.除非有人陷入和我一样的困境,并成功克服了,否则所有安慰的话语在我听来都很空虚。
11.我对这个世界讨厌得要命,却又觉得这个世界好美。虽然有一大堆悲伤得让人承受不住的事情,或是没天理到令人无法原谅的事情,可是对于不是生为花、鸟或星星,而是以人类的身份诞生在这个世界上这件事,我并不怨恨。那些日子里和雾子来往的信件,和她依偎着一起听过的音乐,从沟渠里仰望的月亮,牵起的手上传来的温度,在墓地的初吻,靠过来的娇小身体上传来的呼吸节奏,在阴暗的公寓里一起弹的电子琴……只要有这些美好的回忆,我就能和这个世界背对背拉手。
那年夏天,你打来的电话

1.严格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人。人的眼睛只会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然后根据这些部分构建出对自己有利的全景。
2.梦到自己愿望成真的情形绝对不算少见,许多梦境都是以人们的不安与愿望交织而成的潜在意识为基底。克服自卑感的梦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3.梦里的我沮丧之余,却也多少松了一口气。这是否表示无论是多么厌恶的缺点,人对于长年属于自己的事物,总是会产生眷恋?又或者是,因为最大缺陷的消失无法再找借口所带来的压力太过沉重,如今摆脱了这种压力让我松了一口气呢?
4.人在遇到过度的幸运时,最好的方法是不要打扰它。硬要把事情闹大,想要查明原因,只会白白糟蹋这点幸运。这种时候只要摆出一副“这点幸运没什么了不起”的样子就好。
5.什么都没有的人拥有唯一一个优势,那就是没有失去了会烦恼的事物。只要拥有一件重要的事物,人就会经常害怕失去这件事物,被这个恐惧所折磨。
6.所谓“残忍的事情”,很少是人们有意识做出的事,多半是不自觉做出的事。
7.为什么人类明知这些事物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但就是会被这种微不足道的外表差异蒙骗呢?大家明知道在薄薄的一层表皮底下,本质都是大同小异。但要是真有一天,人类无视本质,只以视觉信息判断美丑的愚蠢改善了,那么我现在的这些感觉——无论是几百条金鱼在白色水槽里游来游去的美丽景象,还是看着千草的脸时内心油然而生的鲜明感受——都将消失。所以,我无法一概否定那种短视的想法。如果判断的基准只剩下本质,想必世界会枯燥无味得骇人。
8.美这种东西一旦超越某个界线,就会从各种欲念中跳脱出来。
那年夏天,我拨去的电话

1.我想那时我之所以想安慰她,是因为我早就知道这么做能迂回地抚慰自己。
2.一个人会忘记一些事,是因为这些事应该被忘记。所以,你根本不用硬逼自己想起来。
3.其实人多多少少都是一边忘记一些事情一边活下去的。什么都记得住的人,只有那么一小撮而已。可是谁也不会抱怨这一点,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想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到头来所谓的回忆只不过是奖杯或纪念品,当下这一瞬间才是最重要的。
4.我觉得很多人认为的美容外科手术的问题,根本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人们对美容外科手术的厌恶,来源于对身体的绝对信赖感,以及怕这种信赖遭到背叛的恐惧。人们本能地害怕用来辨识“这个人就是这个人”的基准会有所动摇。
5.所谓的伪善者,对于善意受到质疑的情况都会拟定完善的对策。他们熟知怎样的应对能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圣人,或是能掩饰住自己的别有用心。人就是这样,聪明人更是这样。
6.从那一天起,我所处的世界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在这之后,由“我”和“我之外”构成的世界,变成了由“我”“初鹿野”以及“除此之外”所构成的世界。而要证明这个世界是个值得活下去的地方,只需要初鹿野一个人就足够了。人们也许会笑说,这就是印随现象,就是刚出生的小鸟会认定最先看到的东西便是自己的父母亲那种现象。看在旁人眼里,可能会觉得我只是个被困在孩提时代记忆中的傻瓜。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乎。我想直到我死为止,都会是这段记忆的幸福奴隶。
义忆

1.记忆这种东西,很容易随着心情变化而扭曲呢。哪怕不借助纳米机器人的力量,人也会时时篡改自己的记忆。
2.然而,越想放空大脑,种种思绪便越是见缝插针地钻进来。就像用手擦镜片反而会沾上更多指纹一样,事态越发恶化。
3.她房里的冷气温度开得很低,年幼的我们如同要好的双胞胎兄妹一样彼此依偎在一起。拉着窗帘的房间很昏暗,充满不同于夜晚的静谧。工作日的住宅区静得出奇,除了楼下摇曳的风铃发出声响,其余什么都听不到。这个平和而宁静的夏日午后不由得让我们遐想,自己之外的人类是不是都灭绝了呢?
4.说到底,人类就是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承受不了真相的时候,人们会扭曲自己的认知,毕竟这样可比改变现实要方便多了。
5.对在地上爬的人来说,根本就不会关心云上之人要干些什么。境遇判若云泥,反倒没了攀比的欲望。
6.人要是明白自己从一开始就得不到这些体验,没有执念很容易就放手了;但要是面对的仅有一步之遥就能得到手的东西,又永远都会恋恋不舍。
7.人们常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后悔也没用;已经失去的东西,慨叹也白搭,还是尽早忘了吧。可是我觉得,对过去的事情和失去的东西来说,这种态度有失礼仪,也是恩将仇报,背叛曾对你嫣然一笑的幸福预言。
8.相较于声称“我没撒谎”,直言自己撒了个无害的谎更妙。这跟故意给便宜货这上个无足轻重的缺点来博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一个道理。
9.不管怎么挣扎,我都不可能找回失去的青春。说到底,十五岁该有的经历只在十五岁才能得到,如果那时没得到,纵使后来的经历再丰富,十五岁的灵魂也永远无法得救。
10.在我的认知中,人类的外表纯粹只是个容器,跟书的封皮或唱片的封套一样,都是与本质无关的东西。可随着内在逐渐空洞,我却变得越来越在意容器了。那的确不是人类的本质,只不过,因图书封面好看、唱片封套顺眼才决定买下它们——我无法断言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假如希望他人了解内容,那就必须对视觉要素下功夫,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我的内在原本就没有出众到足以向他人自夸,而且说白了,对恋爱来说外表可以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1.对那些以灵感为关键依托的人来说,忘却可谓是一种十分卓越的武器。有了它,我们就能像写第一行诗那样,以饱满的情绪写出第一百行、第一千行诗,成人的自由与孩童的自由得以并存。
12.一切正如她所说的那般一一这两个人,应该在七岁时就相遇的。更早,更迟,都不行,必须恰好在七岁。假如在七岁时相遇了,他们恐怕就能成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少男和少女了。在那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少女有着正好能打开少男心锁的钥匙,少男也有着正好能打开少女心锁的钥匙。要是将钥匙插入彼此的心锁,两人之间应该能产生完全的互补。然而现实是,他们没能在七岁时相遇。最终邂逅对方时已是半个世纪以后,此时双方的钥匙已完全锈蚀了。他们一味地往错误的锁孔里尝试了太多遍,钥匙已完全磨损了。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对方的钥匙曾经是能打开自已心头这把锁的。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大约是种幸运。毕竟,两人完全有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相遇。可我觉得,这迟到太久的相遇是世界上最残酷的悲剧。
13.的确,你的人生或许是孤独的,然而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啊,所以我才会出现在你面前。换句话说,你是我的“女英雄”,我是你的“英雄”啊。
14.不久于人世已成定局,当下的她也是想尽量减少身上的包袱吧。对现在的她来说,“即将获得的东西”和“即将失去的东西”是同义词。生的价值越高,死的威胁也就越大,她想把生的价值维持在零点,以字面意义上的“死心”迈向死亡。
15.不过呢,人生偶尔就是可能发生阴差阳错的事情,就像完全幸福的人生极为罕见一样,完全不幸的人生也是极少有的啊。你大可对自己的幸福多抱一丝信心啦。
16.只要人有意,故事就可以永远编织下去。而每个故事之所以都会迎来结局,是因为故事自身有着这样的诉求,而并非作者执行了这么个动作。一旦听到那个声音,不管作者还有多少内容没讲完,都只能适当做出让步,从故事里抽身离去,就像听到了《萤之光》的顾客一样。
17.命中注定的对象是存在的。对你来说,那既可能是应该成为恋人的对象,也可能是应该成为好友的对象;既可能是应该成为搭档的对象,也可能是应该成为劲敌的对象。总而言之,世上的每个人都会被分配到一个“应该邂逅的对象”,但大多数人并未遇到对方,只是甘心忍受着不完整的人际关系,就此终其一生。那个对象,说不定是常去的便利店里那个笑容可掬的店员,说不定是总在通勤电车里见到的那个满脸疲惫的上班族,说不定是平时途经的游戏厅里那个成天翘课、愤世嫉俗的学生,说不定是车站前那个提着大包小包胆怯问路的旅人,说不定是清晨的商业区街头那个吐得翻江倒海的可怜醉汉,说不定是夜行巴士上隔壁座位那个鼾声雷动的男乘客,说不定是碰巧在路上擦身而过的那个阴郁女孩。不论如何,在跟那个对象邂逅时,你都会产生某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像闻到了记忆中的气味那般,像偶然途经儿时到过的陌生小镇那般,乡愁扑面而来。然而你还是不敢相信这种直觉,因为在有常识的人眼中,命中注定的对象只存在于电视剧或言情小说之中。你和命中注定的对象就这样擦身而过,此生不再相遇。过了几年、几十年,你突然回想起那天的一幕,却发现自己不但没有淡忘这份回忆,而且原本如此普通的一瞬却更是比任何回忆都要绚烂。不,怎么可能呢,你还是对此一笑置之,并对自己说“这种电影似的东西怎么可能存在呢”,然后继续把那份绚烂封印在记忆的最深处。然而,假如你是相信“女英雄”的人,事情或许就是另一番走向了。你与那个人擦身而过之后,或许就会顺着直觉的指引转过头去。此刻,假如对方同为相信“英雄”的人,或许也会转头望向你。你们对视了几秒,或许会从彼此的眸子深处发现某种十分重要的东西。接下来你们各自转身,各走各路的可能性当然会很高,可你们或许也会异口同声地跟对方打声招呼。这么一来,或许你们就会第一次发现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