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启蒙论文】5G+赋能智慧医疗浅析
摘要
目前,由各个大型医疗企业的领导推动的医疗设备智慧化进程已经初步实现,却仍然没能解决世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多数能够治愈病历无法等到医治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疗设备,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疗经验也是治愈病例的重要一环。为了解决医生的医疗经验,隐形医疗知识教学,传递困难的问题,需要使用到5G智慧医疗体系。
本论文介绍了5G+环境下智慧医疗市场的前景及整体架构,介绍了5G网络速度快,低时延,频谱宽的三个特点。同时从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终端层四个方面简述其产业构成,阐述了5G+环境对于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5G+智慧医疗中的关键技术,包含:基于Diffserv模型的QoS业务、终端准入VLAN方案、载波聚合技术、蜂窝网络定位技术。最后介绍了5G+智慧医疗现阶段的应用和可靠性,分析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5G;智慧医疗;超密集组网;载波聚合;远程医疗;QoS切片
Analysis of 5G + enabling intelligent medical treatment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cess of intelligent medical equipment promoted by the leaders of various large medical enterprises has been initially realized, but it still fails to solve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the world, and most of them can cure the problem that medical records cannot be cured.Ultimately, in addition to the medical equipment, doc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medical experience a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e of cases.In order to solve the medical experience of doctors, invisible medical knowledge teaching, transfer difficult problems, need to use 5G smart medical syst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spect and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smart medical market under 5G + environment, and introduce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5G network: fast speed, low latency and wide spectrum.At the same time, the importance of 5G +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medical treatment is briefly explained from the network layer, the platform layer,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layer and the terminal layer.Key technologies in 5G + smart medical care are mainly introduced, including: QoS service based on Diffserv model, terminal access VLAN scheme,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and cellular network positioning technology.Final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reliability of 5G + smart medicine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5G; Smart medical treatment; Ultra-dense networking; Carrier aggregation; Telemedicine; QoS cut into slices
目录
0 绪论
1 5G+智慧医疗市场前景
1.1 医院产业数字化
1.2 区域医疗信息化
1.3 精准医疗初步实现
2 5G+智慧医疗整体架构
2.1 5G+环境三大技术特点
2.1.1 eMBB增强移动宽带
2.1.2 uRLLC高可靠低时延
2.1.3 mMTC低功耗大连接
2.2 5G+智慧医疗产业构成
2.2.1 网络层
2.2.2 平台层
2.2.3 应用层
2.2.4 终端层
3 5G在智慧医疗关键技术
3.1 差异化业务保障
3.1.1 基于Diffserv模型的QoS业务[7]
3.2 接入控制方案
3.2.1 终端准入VLAN[8]
3.3 上行增强方案
3.3.1 载波聚合技术
3.4 5G网络天然支持定位服务
3.4.1 超密集组网技术
3.4.2 蜂窝网络定位技术
4 5G+智慧医疗应用实践
4.1 院内
4.1.1 医疗机器人
4.1.2 AI诊断
4.1.3 无人智能中西药房
4.2 院间
4.2.1 远程会诊、远程手术
4.3 院外
4.3.1 院前急救
4.3.2 远程示教
5 5G+智慧医疗的可靠性和标准化
5.1 5G+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5.2 5G在智慧医疗中的标准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0 绪论
所谓智慧医疗,即是在原有的医疗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网化和智能化,达成从医疗数字化到医疗智慧化的转型。信息化是指医院建立记录医院信息的电子系统;互联网化指的是医院建立移动应用以便患者、医生能够在移动终端上查询或修改诊断细节;智能化是指医院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提高医疗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智慧医疗是医疗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且5G+环境的赋能与融合将会极大地推动这一进程。通过丰富的智慧医疗设备、平台、app等不断拓展医疗内容和服务空间,构成集线上线下一体,空间上覆盖院前、院间、院后,时间上包含诊前、诊中、诊后的医疗服务体系[1]。
1 5G+智慧医疗市场前景
传统医疗向智慧医疗转型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
1.1 医院产业数字化
医疗产业数字化主要实现医院内信息化覆盖。线上预约、电子支付、电子病历等方法减少了医院的纸质化办公,提高医院内部的工作效率。
传统医疗模式的各院不同的病历的差异化现象发展为区域统一病历形式,再逐步发展为电子病历的形式。2019年新冠病毒的出现与防控,使电子病历——“健康卡”推广速度大幅加快,但仍存在各医院间“差异化”现象。
1.2 区域医疗信息化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成需要政府机构、医院、通信运营商和提供相关技术的企业共同参与。利用5G技术,搭建一个完善医院产业数字化的专用网络以及平台就能轻松解决医院间信息“差异化”的问题。不仅如此,5G通信还能够快速高效处理和传输医院产生的医疗信息,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屏障,实现多院间信息共享。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远程医疗协作的应用场景[3]。
1.3 精准医疗初步实现
5G通信大连接、大宽带的能力,让医疗设备体积更小,更加便携。检测身体各项指标不再须要像往常一样前往医院或者社区康复中心,仅需要佩戴随身的便携式检测设备即可随时随地检测。受益于此,医院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手段,对轻症患者施行院前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施行院外关注监护,对突发疾病人进行及时发现并院前抢救。在减少医疗资源占用的同时,也解决了高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这一未来阶段,医患双方的体验都会大幅提升,相关的应用和产品也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不再是由少数医药企业和政府来推动发展的传统模式,而是会吸引大量互联网企业自发加入,推动整个医疗智慧化的大爆发[4]。
2 5G+智慧医疗整体架构
2.1 5G+环境三大技术特点
2.1.1 eMBB增强移动宽带
在现有的4G网络基础上提升移动带宽体验效果。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峰值速度、能量效益、频谱效率、流量密度等。更快的目标速率对大范围的高速移动用户——乘坐飞机、高铁的乘客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2]。
5G网络在移动情况下下行峰值能够达到20Gbps,上行峰值达到10Gbps。在高端智能医学影像设备中,这样的上行速率十分重要,推动医疗设备智能化必不可少。现有的4K超高清内窥镜,输出4K超高清画面,带下是全高清图像的4倍,压缩后传输需求约为50Mbps。而5G网络能够承载8K画面的同时,还可以同时实现实时多屏传输并将数据同步上传到云端服务平台的功能[5]。
2.1.2 uRLLC高可靠低时延
根据生物学统计数据可知,人感觉到时延和卡顿的阈值大约在140ms[6],在工业化领域,对网络时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是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信号传输速率越快,时延就会越低,出错的概率就越低,在医疗领域中也是这样。远程医疗、远程手术都需要一个通信时延极低的网络环境。一般情况下,5G通信系统对于时延的要求限制在1ms以内,但在远程医疗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对通信系统的时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之更加贴近真实。如何将时延降地更低也是5G通信在智慧医疗环境中的重要技术。
2.1.3 mMTC低功耗大连接
大规模机器通讯提供了多连接的承载传输通道,为实现万物互联互通打下基础。主要技术指标包含连接密度,功耗等。该技术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演进,具有数据量小,功耗低的特点,是在智慧医疗领域大展拳脚的最大保障。
现在乃至未来的医疗设备,将会是以便携移动式穿戴检测设备为主,精简可靠的无线集成检测设备为辅。与现有的大型检测设备冗杂的数据线路传感器不同,5G智慧医疗设备将会在更小体积,更小功耗的同时,能够快速可靠地集中传输更多的检测结果和信息。5G网络结合大数据以及融合算法等技术,能够做到精准评估用户的健康状况,减少对于医护人员医疗经验的要求,加大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2.2 5G+智慧医疗产业构成
智慧医疗体系并不是一个医院可以独自包揽,一方独立完建成的。它必然是由政府、医院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共同建设维护的模式体系。根据他们的差异,智慧医疗的产业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根据提供的主要服务,可以将他们分成“云”、“管”、“端”三个部分。
2.2.1 网络层
提供“管”服务。实现医疗专用网络划分和维护工作,保障5G自身高速率、低延时、频谱宽的三大特性,对不同应用场景分配提供不同的网络环境,结合专线等一
些传输方式,实现实时可靠且安全的信息传输。
2.2.2 平台层
提供“云”服务。实现智能、准确且高效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数据量巨大的5G时代,在信息存储、数据分析和运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智慧医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医院内私有云服务和省级、国家级医疗云服务互通,实现全国医疗网数据汇聚存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2.2.3 应用层
主要由医院组成。医生如何合理利用云端计算处理后的信息,对患者进行诊断;如何加快诊疗效率,增诊疗准确度;如何解决患者千里求医的窘境。5G对于不同应用的支持可以帮助医生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解决我国百姓“看病难”问题的一剂良药。
2.2.4 终端层
提供“端”服务。实现智慧医疗器械和设备的制造。包括视频采集、显示设备,医疗器械等。智能终端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对于智慧医疗体系的去“差异化”,标准化十分重要。统一的信息标准、编码标准将利于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和信息数据分析。推动智慧终端研发生产,也在通过5G网络接入医疗云,充分利用已经投资是用的旧医疗设备。对于新式医疗设备,可以通过集成5G通用模组直接接入5G网络。通过多形态多模多频的方式,加快实现医疗设备的互联化、智能化。

3 5G在智慧医疗关键技术
3.1 差异化业务保障
医疗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网络质量不稳定造成的延迟甚至丢包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尤其是远程手术这样的场景,对于网络的要求极高。但是医院同时也存在着普通的办公和休闲用网需求,这些需求对于网络带宽和延迟要求不高。如果这两种需求都一视同仁,那么网络的利用效率将大大降低。因此智慧医疗5G场景需要提供差异化的业务保障能力。
一方面需要按照需求定制建设网络,确保覆盖良好。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签约、能力开放等方式识别不同需求的业务,并基于QoS切片等方式实现分档分级速率和时延、可靠性保障,对于重点保障场景甚至可以采用频率专用设备等来确保可靠性。
3.1.1 基于Diffserv模型的QoS业务[7]
QoS即为服务质量,是指网络通信过程中,允许用户业务在丢包率、延迟、抖动、和带宽方面获得可预期的服务水平。它主要由三种模型:Best-Effort模型,采用先进先出队列算法进行存储转发;IntServ模型,通过信令申请特定的QoS服务,网络在承载能力范围内,预留网络资源以承诺满足该申请;DiffServ模型,又称为区分服务模型,能够根据业务的不同等级约定,有差别地进行流量控制及信息转发操作。

QoS的入口动作首先是分类,其过程是根据信任策略或者根据报文的内容来将报文归类到数据流中,通过端口对于不同信任模式下归类出的报文,进行区别处理、转发。在网络环境拥挤时,可以在配置命令中使用drop关键字删除对其带宽超出限制的部分报文。
3.2 接入控制方案
该技术用以确保医院重点医疗终端和医护人员的优先接入。医院作为一个大容量场景,对于网络带宽和速度有较高的要求。怎样在满足患者用网的情况下,保障医院重要医疗终端及医护人员的正常稳定的利用智慧医疗系统工作,是5G智慧医疗体系的一大技术难点。通过使用接入控制手段,禁止公网用户接入高等级医疗专网,对专用频率进行保障。也可以通过静态配置或能力开放等形式,确保医疗终端和医护人员优先接入网络,确保正常作业。
3.2.1 终端准入VLAN[8]
终端准入就是指对终端联网实施准入管理。常见的管理方式有ID登录、IP、MAC、VLAN、主机名等多元素绑定。通常运用在公司内网、校园网等局域网络。
1、终端准入系统架构
通过旁路链接的方式接入终端准入控制系统,终端准入系统的设备与网络核心交换机相连,通过在核心交换机上布置策略路由,将数据包引入到准入控制设备,实施对网络全网终端的管理与监控。
2、策略路由
创建由多条策略组成的路由图。网络接口应用策略路由后,对于通过接口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按照路由图的策略,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处理。在终端准入系统中最长使用的是源地址路由,就是根据路由地址来进行策略实施的策略路由。
3、终端准入系统入网流程
主要通过划分不同权限的VLAN来实施网络访问控制。设立一个单独的VLAN作为隔离区,并在隔离VLAN部署探测器。隔离区的终端设备无权访问内部网络。当终端设备首次访问网络时,隔离区的探测器将会通过portal引导[9]将终端设备定向到准入安全界面,并引导终端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或者登录ID和密码。填写完成后由计算机自动核对ID密码后准入或由后台管理人员对于个人信息核查后准入。如若需要,准入后引导终端下载终端准入软件,对终端进行合规性检查。设立一个单独的VLAN座位修复区,未完成合规性检查的终端暂时被切换到修复区中,修复区中多设置一些文件服务器,对不合格终端的安全缺陷进行修复。最后设立一个工作区VLAN。在终端通过认证、安全准入系统进入网络后,可以访问网络资源。

4、终端准入功能
终端准入系统能够对于联网的设备进行规范管理,根据终端系统特性,区分外部设备和内部设备,防止陌生设备占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对终端的安全配置进行强制管理,也能够对终端上的操作行为进行统计和管理,方便科学规范的管理网内终端设备。
3.3 上行增强方案
医院的特殊环境下,部分使用场景对于宽带要求较高,像是远程高清b超,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操作场景中有许多上行大宽带应用,需要引入上行增强方案。
可以利用特定频段,结合医院使用场景的特点,调整上下行资源配比,通过专属帧结构,大幅增加网络上行资源。
二是利用载波聚合技术,把不同与相同频段的频谱资源整合起来供UE使用,提高医疗行业客户的上行速率。
三是可以使用补充上行链路技术,提供一个补充的低频上行链路保证UE的上行覆盖,提升速率。
也可以引入毫米波等更多的频谱资源,增加带宽以大幅提升网络能力,满足智慧医疗的上行需求。
3.3.1 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技术是一种在提升频谱效率,增加频谱带宽的技术方案。
传统技术上从2G到5G,通过单个载波带宽的不断增长,实现从200K到400M带宽的增长。而这些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里的数据洪流面前还是杯水车薪。为了更多的频段。4G时代的方案主要是把2G、3G乃至WIFI的频段抢过来用,5G的方案是向更高的频段冲击(毫米波)。为了解决载波带宽由协议固定无法更改的问题,载波聚合技术孕育而生。

3.4 5G网络天然支持定位服务
受益于5G网络超密集组网技术的特点,5G网络天然支持定位服务。当用户开机时,离用户最近的若干批基站设备解析用户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基于信号强度和到达时间差等确定用户位置。在基础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数字定位增值服务,满足医院对于患者以及医疗设备,医院资产的追踪和定位。
3.4.1 超密集组网技术
为了满足相较于4G网络下基站数目10倍的5G基站需求,超密集组网技术是在沿用4G组网技术(LTE—A异构组网)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新一代基站节点组网技术。
1、异构组网技术
在一个区域内重复部署不同等级的基站的形式,宏基站提供基础网络覆盖,小基站、微基站和中继站进行热点区域(网络资源需求高的区域)的网络覆盖。提升网络容量和增强覆盖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蜂窝网络中不同能力的小区协同服务。
2、超密集组网技术
通过合理密集地部署基站节点,大幅度提高网络容量、降低用户的发射功率,提升用户的吞吐量。通过在基站中分离设置中央单元和分布式单元的方式,对基站容量配置实现集中部署,再统一调度,实现节省基带资源。通过将基站小型化的手段,拉近基站与用户的距离,提高了网络容量。
3.4.2 蜂窝网络定位技术
使用信号发送及反馈时间估算终端与基站相对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最低使用三组这样的数据就可以估算终端的位置。这种定位方法就是TODA到达时间差方式。这样的定位精度精确到m,同时覆盖范围随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变化。具有覆盖范围广,不需要其额外设备的优点。缺点是定位的效果过于依赖基站的密度[11]。而5G网络的超密集组网技术就解决了这一缺点。
超密集组网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基站覆盖区域的密集化,通过更多的到达时间差数据,也能够在5G网络环境中更加精确的获得终端的定位。


4 5G+智慧医疗应用实践
5G+智慧医疗的应用场景与医院之间的关系可以详细划分为院内、院间和院外三大场景。
4.1 院内
4.1.1 医疗机器人
药物配送机器人可以结合5G网络定位和SLAM视觉定位等实现自动定位,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等器件估算与障碍物的距离,进行移动或停止。在医院内的场景中,主要运用在手术室、传染病区域、重症监视区域代替人工配送,减少医护人员往返出入带来的风险。同时可以对于医疗耗材进行精准管理,无需专门的医护人员清点医疗用品数量。
导诊机器人可以结合医院区域网络和5G网络定位,实现病人挂号导诊及导航服务。减少医护人员导诊工作量,减轻医院导诊台压力。
4.1.2 AI诊断
5G+AI诊断方案以PACS影像数据作为依据,能够对于患者的影像照片通过大数据和边缘云计算的方式,将患者数据实时上传医疗云,减少影像科实体耗材的同时,能够对患者进行初步智能诊断,减轻医生在影像识别方面的隐形知识需求,增加诊断正确率。
4.1.3 无人智能中西药房
无人智能中西药房,解决了中药煎药计量智能控制,数据库控制药房药物数量的问题,减少了医院内需要的药房管理人员。对于患者来说,减少了需要在医院药房排队等药的时间,凭借电子药方即可在线上支付药费后,在家中等到装有药品的快递。2018年全国首家无人药房在河南人民医院亮相[12],到药物配送机器人与智能化药房在新冠疫情中大放光彩[13]。可以看出,无人智能药房将会在未来逐步取代传统药房,在医疗卫生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效用。
4.2 院间
4.2.1 远程会诊、远程手术
201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海南为远在背景的患者实施了首次由5G技术赋能的远程“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同年6月到7月,解放军总医院分别在北京、杭州为在海南、北京的病人完成远程指导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15]。
从发展现状看,远程手术的效果受制于传统通信技术,医患间的地理距离受到限制,操作精度及实时性要求高的手术无法远程开展。5G网络的低时延、大宽带、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得远程手术成为可能。从2019年至今无数成功案例也证明着这一点[16]。
4.3 院外
4.3.1 院前急救
传统的急救车,碍于需要携带的救援设备和足够的空间,车身普遍较大。但实际上,医护人员在急救车上能够完成的急救操作却比较有限。5G赋能下的急救车,能让急救车在更小的负载的情况下,通过远程视频、远程超声救援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急救操作。也能在急救车转运过程中,为患者提前建立电子病历信息,提前进行初步检查,方便到院后快速进行治疗[17]。
4.3.2 远程示教
传统就医模式让医生和患者都集中在三级医院,导致医生复合过重,患者的就医体验较差。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护人员较少,老一辈医疗人员隐形医疗知识难以传递给年轻医生的问题。5G+智慧医疗下的医疗教育,将进一步赋能远程医疗教育,通过技术手段,可有效丰富继续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可及性,扩大覆盖面。通过直播,录播,AR,VR等形式,让学习者可以体验更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解决传统示教使用模拟人体跟真实人体区别较大;现场示教环境较小,设备较多,单词培训受教人数少;患者隐私保护较差,配合度低等等问题。
5 5G+智慧医疗的可靠性和标准化
5.1 5G+医疗设备的可靠性
在传统网络环境下,Wi-Fi与4G网络除了存在传输速率低的问题,干扰强的缺点也使得智慧医疗不能够在传统网络环境下吹号冲锋发展的原因。5G能够为医疗企业提供定制网络服务。能够提供安全隔离、差异多样、灵活定制的网络能力,也能够打造云网融合的基础设施为医疗设备提供升级[18]。远程医疗有了稳定不受干扰的强力“武器”,但这武器本身对于医疗器戒是否是一把双刃剑也仍待商权。
由于实时影像传输对于远程医疗极为重要,在影响传输指标,综合评定效果方面,对于5G远程医疗影像传输的性能去没有对应的评估指标。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对于5G移动电话产生的电磁骚扰和医疗影像系统植入5G功能后的辐射骚扰及辐射抗扰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在模拟使用中未出现失真现象,证明了5G+医疗设备的可靠性[14]。
5.2 5G在智慧医疗中的标准化与发展
智慧医疗领域有很多新兴产品,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行业发展受阻。
2019年发布的《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明确了网络架构、规范建设和典型应用的基本要求等,旨在确保医疗领域中5G网络建设高质量和高可靠性。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5G+智慧医疗”的发展指明方向。明确要求发展5G+智慧医疗服务新业态。
目前5G+智慧医疗已得到广泛推广。其中以智慧医院服务和移动医疗为代表的新型管理系统,实现了传统治疗性干预模式向预防性干预模式的方向转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16]。
参考文献
[1] 张平, 崔琪楣.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导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157-165, 419.
[2] 马春萍. 5G在智慧医疗领域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科技, 2022, 41(1):150-153.
[3] 王刚, 黄丽华, 张成洪. 混合智能系统研究综述[J]. 系统工程学报, 2010, 25(4):569-578.
[4] 姚媛. 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名词的本质概念及应用[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27(5):13-17.
[5] 顾云峰. 5G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 40(1):13-15.
[6] 范会敏, 王浩. 模式识别方法概[J]. 电子设计工程, 2012(9):14-17.
[7] 金伟超. 基于DiffServ体系的QoS实现特定业务服务质量[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8, 8(4):132-135.
[8] 陆婷娟, 肖征, 晏亚, 等. 医院网络安全实行终端准入管理的探析[J]. 中国数字医学, 2021, 16(2):113-116.
[9] 冯明, 陈倩. 浅谈网络准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9, 9(2):269-270.
[10] 刘英男, 张涛, 王伟. 5GNR载波聚合部署方案研究[J]. 邮电设计技术, 2021(4):50-53.
[11] 陈嵚崟, 夏靖波. 室内定位技术方法和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1, 23(4):84-91.
[12] 郭潇雅. 全国首家无人药房亮相[J]. 中国医院院长, 2018(6):19.
[13] 在鲁台企捐赠无人智能移动药房设备支援大陆疫情防控[J]. 台湾工作通讯, 2020(3):F0003.
[14] 陈婉如, 吴佳欢, 赵娜. 基于5G技术的远程医疗影像系统电磁兼容环境下测试分析与图像评估[J]. 上海计量测试, 2021, 48(5):2-6.
[15] 孔祥朋, 付君,陈继营等. 5G通信技术远程指导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两例[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 34(11):1492-1493.
[16] 朱俊杰, 田卓宛, 贺宇, 等. 智慧医疗融合5G发展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医药导刊, 2021, 23(5):380-383.
[17] 刁成龙. 5G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21, 18(1):89-90, 99.
[18] 李英忠. 基于5G医疗定制网的远程手术的实践与思考[J]. 电信科学, 2021, 37(11):10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