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腰斩再腰斩,触底迹象明显,中国中免,免税行业绝对龙头拐点临近

2023-07-21 08:00 作者:价值事务所  | 我要投稿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328原创文章”

疫情一放开,旅游、电影行业就交出了让人无比振奋的数据。当初很多人认为2023是个消费复苏年,在年初还有一波轰轰烈烈的大消费反弹行情,可好日子没多久,随着国内消费数据的一点点出炉,市场火热的心顿时被泼了一瓢冷水。

今年5月,社零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为2.6%,而这个数字4月是2.6%,3月是3.3%,2月是5.1%。消费不仅没有像想象中的逐季环比修复,反而呈现出环比增速逐季放缓的趋势,因此,大消费的反弹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又开启“跌跌不休”的态势。

消费力的疲软,自然会影响到中免的业绩,毕竟不论免税还是有税,销售额都是靠广大中产支撑起来的

01

价值事务所2023H1业绩承压

五一期间,旅游人次达到史上之最。文旅部5月3日公布的《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显示,“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但如此火爆的旅游客流,却并没有悉数转化为销售额,根据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数据,五一假期销售额对比2021年同比有 11.1%的下降((购物人次下滑9.9%,客单价下滑1.3%),换句话说就是,客流虽然恢复了,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却下降了

中国中免占整个海南省免税销售额的比重超过80%,因此,由上述数据不难推断,中免H1的业绩大概率不会太好看,事实也确实如此。2023H1,公司实现营收358.58亿元,同比+29.68%,营业利润49.47亿元,同比-6.60%,归母净利润38.64亿元,同比-1.87%。

就中短期而言,中免业绩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海南岛(2022年海南地区贡献了公司总营收的64.26%,2021年更是贡献了70%)。

虽然不知道终端消费力何时才能彻底恢复,但我们知道迟早会恢复,尽管整个过程看起来比较缓慢,但总归还是在进行,不论如何都比2022年好,并且越来越好,虽然今后的消费到底会恢复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也很难去预测,不过所长想,就业市场可能能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

毕竟居民的消费力是和兜里的钱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居民就业稳定、收入稳定,那么消费力就必然会逐步提高

下面贴一段BOSS直聘2023年5月投资者交流纪要原话,所长一字未改,只是标了一些重点,供大家参考。

Q:四月份活跃的企业用户比三月份提高,但是整体宏观经济复苏不如预期,那么招聘的恢复是否可以维持到下半年?

A:四、五月份跟二、三月份相比,每周招聘者发布的新职位数量增长7%。每个职位招聘者主动找人的活跃度也增长了6%。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是一个持续性改善的过程,关于是否稳定,答案是肯定的。

Q:四月份失业率水平稳定,但是青年失业率达到新高,接下来两个季度末又有学生毕业,长期来看会演变成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么?对我们的业务有什么影响?

A:目前的问题是求职者众多,职位供应少,其中一个体现是16-24岁青年失业率高。但不会是长久的结构性问题。是一个正在缓解的问题,有两个有趣的现象分享:

1)尽管今年找工作的人和提供工作的人比例严峻,但是春节后17、18周,情况逐渐得到缓解;

2)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主动向小微企业递出橄榄枝,和去年相比增长10%,这在历史上从没发生过。我觉得人们会主动适应环境,来找到生存发展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BOSS直聘分享了这样一段话:四、五月份,市场、采购等与公司发展相关的岗位恢复情况更好,我们认为这种岗位意味着公司想要花更多的钱或者赚更多的钱,跟企业的信心挂钩。

以上种种就业方面的信息足以说明,就业情况是真的在持续改善,作为求职行业最大的平台,BOSS直聘对招聘市场的未来可是充满了信心。

只要就业在持续好转,那么经济也必然会持续好转,因此,现在去担心大消费,真的很没有必要。

02

价值事务所长期逻辑硬邦邦

尽管中免的利润在2023H1有小幅下滑,但一方面其业绩自2022Q2起基数就较低、另一方面下半年有暑假等旅游旺季催化(历史数据表明中免Q3的业绩一般都比较好)叠加终端消费力的持续恢复,公司2023H2数据改善基本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

虽然我们就中免短期的业绩情况进行了讲解,但所长本人其实不太关注企业短期业绩变化。假设企业今年业绩不佳,但明年、后年乃至之后的业绩不错、现金流不错,企业的价值其实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我们投资相应企业的本质,可不就是奔着未来能贡献比现在多得多的利润么?

就中免而言,他的本质实际同高端白酒、品牌中药、品牌医院一样,属于永续性增长模型,很多人认为,中免的优势只是源于其央企的地位,手握免税的全部牌照,待未来免税牌照放开,优势便不复存在。

这完全就是在胡说八道!

虽然现在免税行业供给不充分、牌照有限,但当下有这么多有牌照的企业,有几个把免税业务经营好了?别的不说,如果免税真如大家想的是个人有牌照就能做,那国药集团为什么要把中出服的股权卖49%给中免,自己做不香么?

核心就在于,免税业务虽然有一个政策因素在里面,但本质还是同阿里、京东、永辉超市一样的零售行业

零售行业非常讲究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越能对上游获得较大的议价权,从而给下游客户更多的让利,让自己乃至客户都获得更多的好处。

零售行业非常讲究效率,因为零售行业的本质是二道贩子,毛利相对于品牌商是较低的,更多靠的就是周转,你周转越快,就能赚越多的钱,也就越能在竞争中胜出。

零售行业非常考验供应链,因为供应链的强大决定了企业能否充分满足下游消费者的需求,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商品周转速度……

以上种种都要做得好,才能成为一个在产业链中有话语权的零售企业。

疫情三年,对于所有零售企业而言,日子都不好过,如果我们仔细拆解一下中免,总的来说,他其实受疫情的影响并不算太大。

我们仔细看下图公司的业绩情况,除了2022年过于特殊,2020-2021公司的业绩增长总体还是不俗,即便有2022动辄封控的不正常情况,业绩也较疫情前的2019年表现更好。

这其实很说不通,因为三年疫情一方面对其口岸业务(出入境免税)是毁灭性打击(这点看上海机场这三年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了),另一方面,2020-2021虽然封控不如2022厉害,但也是有零星封控,对旅游业、线下客流打击都较大(这点看宋城演艺这三年过的什么日子就知道了)。

可整体而言,中免的成绩还是很hold得住。

核心就在于,公司积极根据大环境变化进行了经营思路的调整,大力发展线上有税业务,在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的有税业务量非常小,全年营收仅11.49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里也需要额外说明一下,所谓的有税,就是免税商品补交国家的税率后,在国内进行销售(中免采用的线上模式),虽然价格会比免税贵,但由于中免多年做免税沉淀的规模优势、供应链优势、品牌优势过强,整体价格也比国内专柜甚至一些海外代购便宜

所以,三年来,公司的有税业务进展神速,疫情第一年就做到了近200亿规模,2022更是做到了近280亿,规模甚至超过了主营免税业务。

截至2022年底,中免的会员数已达2600万人。

在疫情褪去后,公司的有税业务并不会回落到疫情前的水平,而是会对免税形成强有力的补充,作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发展下去。

未来,随着国内消费力的恢复、出入境客流的恢复,中免的业绩超越2021创新高只是时间问题。根据wind一致数据的预测,即便中免2023H1业绩有承压,但各大券商仍预测中免今年的利润会超过2021年。

最后附上市场对中国中免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102.32亿、141.11亿、176.06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腰斩再腰斩,触底迹象明显,中国中免,免税行业绝对龙头拐点临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