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2)——三种路由协议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内部网关协议的一种
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要维护自身到其他所有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距离又是跳数,每经历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路由算法优先选择跳数少的,不考虑时延的问题。一条路径最多只能有15跳,超过15就会将此路径标识为不可达,RIP协议是每30s自动广播更新信息。
仅支持相邻路由器节点交换信息,广播自身所有已知的路由信息,不单单是直接相连的内容。第一次知道距离为1的,第二次知道距离为2,逐次以往就知道所有的IP网络路由表,最终收敛了。
RIP报文格式<目的网络N,距离d , 下一跳路由器地址X> ,收到X路由器发来的报文后,将下一跳地址均改为X,并把距离值加一,然后根据距离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本地路由信息。
超过180s未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广播消息就直接设置为不可达,改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
会出现坏消息传得慢,链路损坏后更新过程收敛时间长。
应用层协议,UDP报文传输数据,端口520。
OSPF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的一种
广播过程使用洪泛法,即向本网络内其他所有其他节点发送路由信息,RIP仅向自身发送。发送的信息只有与本路由器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但这只是本地存储的部分信息,RIP传输的是全部路由表。
OSPF是只要发生链路变化就直接用洪泛法传输信息,不是定期传输信息,所以不会出现坏消息穿的慢的信息。网络层的协议,直接使用IP数据包进行传输。
路径规划对链路传输不同类型的IP数据包分别设置不同代价,对于代价相同的路径还会尽可能分配给不同的路径来传输,达到多路径负载均衡。
OSPF使用Dijkstra算法来实现路径规划,每个路由器存储到目标路由器路径下一跳的节点。当链路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就重新计算最优路径。
最好能重新规划自治系统的大小范围,划分成更加合理的区域,来提高洪泛法的效率。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BGP是不同自治系统路由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路由交换协议。采用的是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
每个自治系统选择一个或多个路由器作为与外界沟通的“BGP发言人”,发言人要与外界其他自治系统进行沟通交换路由信息,首先要建立TCP连接,利用TCP连接交换路由信息,最后找到自身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信息发送出去。
除了运行自身外,还必须运行该自治系统内部的网关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