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周的朋友》:不断分别又不断破镜重圆

《一周的朋友》是一部让我多次“望而却步”的番剧。
我很早就听闻这部番的大名,入宅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不止一遍的在我视线范围内被提及。我也看到有很多up的杂谈视频中都有推荐,向我简述这部番的优秀,告诉我这部番的内核。但也因此让我对这部番不断感到“恐惧”,直到最近我才第一遍看完了她。
那一阵,我刚入宅,跟着朋友的推荐一路看完了《CLANNAD》《可塑性记忆》《四月是你的谎言》《未闻花名》等等。我那时通过这些番剧第一次深刻的意识到“分别”一词的分量。特别是在我们难得可贵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种方式发生的“分别”就像是神在宣告人的力量终究是有无法企及的地方,那种无力感......
《一周的朋友》正如片名,女主香织对朋友只能保持一周的记忆,在那之后记忆将会被重置。也就意味着每过一周,男主祐树与香织都要经历一次“分别”。而且只要香织的病不好,这样的分别可能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像无底洞一样消磨人的耐性。所以即便祐树能不断地用乐观的态度去接受这件事并不断的重复从零开始交朋友的过程,但只要香织的病没有康复,注定是逃不过往复的悲剧。
香织也是一样,我很难想象她每周在读日记时究竟会怀抱着怎样的心情——困惑?迷茫?还是说对这些曾经发生的过去完全记不住的,伤心?是啊,对于自己完全不记得的一段记忆,日记读起来就像是在读别人的故事,在努力回忆却又想不起的痛苦......这些困扰何尝没有缠绕在她周围,而一切的来源是一本带着善意的日记。


而在几天前我有了一个机会——和几位旧友去看电影。正巧国产的改编版《一周的朋友》上线影院,在朋友的选择下我们决定看一看这部由赵今麦主演的电影。
直接说观感:抛开对于原作的大量改编与两位主要男性角色的演技不谈,这是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因为我们用的是免费票所以没花钱,起码不觉得浪费时间。印象深刻的只有赵今麦对比之下相当优秀的演技(和腿)。

可能是我看国产剧太少的原因,对于后面的转折部分感觉还行不算狗血,所以很天真地认为电影对于原作的改编程度不大,特别是电影前半校园生活部分拍得很贴近日式,更加大了我的误会。
于是看完电影后,无谋的我认为已经知晓了全部剧情,重新捡起曾经被我丢在这部番门口的勇气,打开了看番界面。

然而我傻眼了

不断的分别
动漫没有什么奇怪的反转展开,只是在专注地讲一件事:
藤宫同学,请和我做朋友吧!
以我们的视角来看,答案无非是同意与否,但对她却是不小的负担。所以跑开时,她这么说:虽然很高兴你能这么说,不过对不起。对于香织来说,朋友仿佛是近在咫尺的“欲望禁果”,总是在她面前引诱她,但她同时又要忍耐自己内心中这份聒噪,因为她明白一旦记忆被重置,受到伤害的绝不是一个人。

这时的祐树还不知道女主失忆的实情,以为自己被讨厌了,受挫不敢再找女主搭话,但在基友将吾的鼓励下重整旗鼓,再次找到香织。这次两人把话说明白了,她告诉祐树自己的病情,而祐树在怀疑中选择了相信。并看到再次到来的周一时香织那透露着冷漠与排斥的眼神,让他更加坚信香织并没有说谎。
他们交朋友的方式和过程......应该说是特殊吗?每周都要重新认识一次,之前的记忆全靠读日记来填补。虽然我上面说,日记可能会成为让香织伤心的源头,但实际情况要好很多。有祐树的温柔感染,再说香织失忆前也是个性格开朗的孩子,所以这个过程中出现过磕绊,但两人依然靠共同努力的方式撑了过去。
香织的失忆症状,也有好转。


可重圆的破镜
日记——绝对是维系他们之间关系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整个过程从这里被打破,不光之前所积攒的一切都会付诸东流,想要再建立一段完整的关系也会显得更困难。
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这种最适合制造矛盾冲突的点自然不能浪费,所以设计一个弄丢日记的情节自然是最合理的思考方式——我这么想,也提前为这段剧情的到来做好准备。
在两人的一次争吵后,香织不小心将日记弄丢在河边。那天正巧下雨,人们被乌云笼罩着透不过气。淋雨的香织也患病在床,直至下周一才康复。
祐树像以往一样,在午休期间与香织碰面,然而却发现香织再次回到最初的那个样子——冷冰冰的眼神。感情的转变通过声优的演绎体现得非常突出,从那种想要知晓那个人的激动转为对可疑陌生人的冷漠。祐树自然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她找回那本丢失的日记。于是祐树连续请假两天,逛遍所有可能的地方,最终来到丢失日记的那个河畔。
另一边因为对将吾感到害怕的香织没有与其产生类似朋友的记忆,所以还记得将吾跟自己聊天的事,也确实地意识到自己忘记了什么。
“你之前忘记的是......”
“不要说!这一定要我自己想起来才行。”

事实证明祐树长久以来的坚持不是无用功,即使没有日记香织也能意识到自己的周围缺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而这也是本番中两位主角的爱情真正的起点,从此刻开始不再是简单的在意,而是愿意为了对方去努力完成一件艰难的事。在一座城市中没有目的的寻找一个日记本,还是在下雨天,难度系数仅次于大海捞针——祐树那么做了。面对失忆的症状努力去回忆起那个人的身影,尽管内心痛苦难耐却仍要自食其力——香织这么做了。
“看到他的话去跟他打声招呼,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两人都循着这份努力的心意,在河滩相遇。一边是为了寻找记忆,另一边也是为了寻找记忆。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最重要的不是相互认识,而是确认你就是那个人。
“难道你说的很重要的东西和我的是一样的吗?”
“怎么说呢,我希望是一样的。”
“作为交换,你告诉我一件事吧。”
“藤宫同学弄掉的那样重要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是你自己扔掉的?”
“虽然我想不起来那样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但是我绝对不会自己扔掉它!”

在祐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找到了那本日记。即便自己的手已经受了伤,即便已经弄得满身污泥。他找到的记忆,是一件载体,承载着那个他关心的、喜爱的、想要守护的人遗失在曾经的过往;她找到的记忆,是一次机遇,让她有机会能静静地花时间注视那个为了帮助她而不断付出的人的身影。所以,当祐树找到日记本后递给她,不需要查验其中的内容,只是拿在手里,抱在胸前,就知道那便是她不小心丢失的记忆。


打破拼图的边界
如果把香织比喻成一张缺少组块的拼图,那么面积一定会比其他人小很多。从小学六年级出车祸后,她便给自己的拼图加上了边框来确保自己的版图不会再增大,因为对她来说增大越多就代表以后会丢失越多。不过对于现在的香织来说,她的版图已经增加了祐树和将吾两块,也许是打破这条界线的好时机。
但是要靠祐树吗?就一般理论而言(来自单身人士的见解),好像让女生与女生进行交流更方便。
此时的动画出场了一位新角色,是个可爱的慢性子短发妹子。而且忘性比香织还大
用我行我素来形容她最适合不过,自说自话的找到香织并且成为朋友,又自说自话的忘记不要在教室交流的约定。不过也正因如此,她为香织打破了那条界限。

一些小小的改变,香织的生活因此更为丰富;一次小小的尝试,香织的拼图因此不断扩大。沙希的出现为香织带来的,是她未曾享受过的青春,在同性朋友的面前她不必太过拘谨,只要和朋友们在回家的路上互相分享美食,一起穿穿看商店中可爱的衣服,一起到夕阳照耀下的河边散步。青春不需要多么昂扬的讴歌,只要最单纯的相互陪伴,做最简单的事,过最平淡的生活,快乐便会自己找上门。即使不多说什么,也能漫无目的地继续下去。

如果不会忘记就好了......
生活仍会继续,那天还是会到来。
周一
像往常一样,香织忘掉了日记上的一切,所以无视了沙希的“早上好”。而这个有点缺根筋的孩子只是惊讶:“真的忘记了!”没有冷眼,没有嘲讽,只是欣赏到这残酷的事实中的滑稽。这可能是无知的表现,但也是一种善意。这种病在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都会觉得离谱,把这当成是一种逃避问题的烂借口。而沙希却在认识到这个事实后,选择接受与相信。不否定有时也会成为一种美德。

到这里故事并没有结束,他们之间的故事还很长,还有许多个四季没有到来,还有很多个周一需要度过。

有些事情不想忘记——
和大家一起度过的回忆、两个人一起创造的回忆......
回忆很重要,但是,还有着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今后也要继续创造回忆这件事
所以我们会不断重复,无论多少次
多少次都可以
“请和我交朋友吧!”
“请和我交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