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清酒一身尘灰。
一壶清酒一身尘灰。

壹
博物洽闻,通古达今,博物馆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不仅仅于此,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有厚度,路是广度,博物馆将这两者兼收并蓄,读古今之书,走文脉之路。我庆幸于时代的发展能让浩如烟海的史迹呈现于眼前。古人云“自将磨洗认前朝”,现在“只需一瞟看今朝”。
中国画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是以题材分为这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我们的旅程选取近期,两个优秀的书画展,看一看古代的书画,探索国画的魅力。

贰
中国古代书画展——国家博物院
“中国古代书画展”是国家博物馆最新推出的专题展览,共展出52件馆藏书画作品,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宋元、明代、清代三个单元,呈现宋元以来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展览第一部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中国书画卷轴墨迹始于魏晋,但由于年代久远,宋以前名家作品极少留存。直至宋代宫廷画院的出现,山水画成就突出,人物画神态传神,花鸟画也走向临摹自然;到了元代“文人画”开始兴盛,逐渐强调笔墨与意趣,让中国艺术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其展览中,宋人所绘制的《辋川图卷》以唐代王维所绘《辋川图卷》蓝本临摹,以水墨笔法画成,全图山谷葱茏,云水相间,山水树石,笔力雄健。

在书法作品中,宋代书法尚意,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北宋四家也一改唐楷风貌,书晋帖之遗风。在力图表现书法风貌的同时。凸显出标新立异的姿态,南宋文臣文天祥以忠诚闻名,其书法作品《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笔力迅疾,一气呵成,堪称佳作。

展览第二部分为明代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画风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兴。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明代也是中国书画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循宋元传统而流变,流派纷繁,自成体系,明代早期以宋代院体画风和“浙派”所流行:中期,“文人画”兴盛,以“吴门画派”为主流;晚期,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派”占据统治地位。亮点包括吕纪《蕉岩鹤立图轴》、文徵明《真赏斋图卷》和《行书〈乙卯元旦〉诗扇面》、董其昌《北固山图卷》和《行书李颀诗卷》、徐渭《杂画卷》等。

虽然国博的古代书画展展品不多,但呈现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展示了近千年的画坛风貌。

叁
吴门书画:馆藏书画展 ——苏州博物馆
中国卷轴书画至魏晋始,代代相传,历久不衰。承至明清,大有海纳百川而后流衍益广之态,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年”,百年以来集大成者。论及明清书画,首推苏州之地,流派源远,灿若星辰,星辰之灿,当属吴门。
画史上的“吴门画派“这一概念是明代后期董其昌明确提出的,因为其核心人物沈周、文征明、唐江、仇英都活动于这里。江苏吴县在春秋时为吴王建都之地,又称吴门,故称此地活动的画派为“吴门而深”。此画派最盛时在明嘉端年间,约公元1509年左右,在西方此时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自元朝以来江南苏州一带,就成为士大夫艺术得到繁荣的重要地区。他们传播着自己的政治观、人管品和美学观,并且成为他们那一阶级中的理想人物,江南苏州一带成为反映这一阶级思想意识的各种艺术活动的地区,在过去数百年中是天下瞩目的“文人荟萃”之地。画坛上的吴门派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以苏州为中心的“吴门画派”的出现取代了浙派和画院在画坛上的地位。吴派画家大多属于兼擅诗书画的文人名土,他们厌恶仕进,悠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苏州富庶的经济生活以及远离京都的自由政治空气,为他们创造了客观条件,他们的画风以标士气、精笔墨、尚意趣为目标,艺术上致力于宁静典雅、蕴蓄风流的风格,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这四人合称“吴门四家”,又被称为“明四家”。
苏州博物馆近四十年来,收集名家精品,以吴派及吴派源流诸子、四王吴恽及其源流诸子、扬州画派诸子等作品为翘楚。馆方选取其中典藏分批展于吴门书画馆中,使得观众得以窥见明清各种流派艺术风格,明清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综绪出集其大成的时代特征。


扬州八怪代表画家李鳝、黄慎等集锦之作

End •
图 片:网络
责任编辑 :梨子 落落
文字:南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
不正常艺术图鉴
小红书:
不正常艺术图鉴